每当提起壮族节日“三月三”,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起故乡的特色美食——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自然而然,也想起了故乡三月的村头。五色饭中那黄灿灿和黑黝黝两种颜色,原料就是来自村头芬芳弥漫的密蒙花和翠绿的枫叶。
我的老家,位于国家湿地公园东兰坡豪湖附近的一座高山上。那里有两个壮族聚居的大屯,上面是会恒屯,下面是良廷屯。隔着两个屯的中间,也就是两个屯的村头,有一所学校和一个小坳。学校叫良廷小学,小坳叫那危坳。学校四周,春后盛开的迷蒙花芬芳弥漫,小坳四周围着一片茂密的枫树林。这里,就是我启蒙教育的母校,也是我童年的游乐园。
我喜欢学校四周芬芳弥漫的密蒙花,也喜欢小坳上翠绿的枫树林。小时候上学,我经过小坳走到学校,身上背的小书包总是透出一股清香,因为里边除了书本和作业本之外,经常夹有几枝迷密蒙花和几片枫叶。密蒙花的芬芳讨人喜爱且不说,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把绿色枫叶放到书包里,跟我童年的乐趣有关。我们童年伙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用绿色的枫叶来写字、绘画和做游戏——从不同的枫树上摘下绿色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分别弯起叶柄将叶汁涂在枫叶的正面,然后放到嘴边哈一口热气,再比一比看哪一片绿色枫叶上显现出乳白色的字迹或图案。显出字迹和图案的枫叶,都被我们放在书包里珍藏,谁有最多,算谁的运气最好,他就成了当天的“王”。不是每一蔸枫树叶子都会显出字迹和图案,只有特殊的枫树,它的叶子用来写字和画画才能显出乳白色的字迹和图案。这也是故乡人识别哪一蔸枫树叶子可以用来做枫叶饭的方法——只有经上述方法检验之后,能显现乳白色图案的,用这蔸枫树叶子捣碎制水来泡米,蒸出来的饭才会显出黑黝黝的颜色。每年“三月三”,家家户户都做五色糯米饭,用以祭祖和表达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三月鲜嫩的枫叶,就是绿色美食五色饭的最佳原料之一。
习惯成自然,尽管童年已经远去,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绿色的枫树,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村头小坳那一片枫树林,喜欢摘下几片枫叶来写写和画画。童年的趣事,一直藏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画有乳白色字迹图案的绿色枫叶,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良廷小学读完小学五年级,便从村里走了出来,到坡豪湖畔去读初中。后来我考上河池地区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坡豪中心小学当了几年教师,然后调进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从此,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重返村头,走进故乡,感受那特有的亲切和温馨。
村头的小坳和学校常常在我的梦中流连,对我寄托了很多希望和期待。
有一年春节回乡,新任村民小组长的堂弟带我到小坳上走走时说:“哥,得想办法把家乡这条泥巴路硬化了啊!”我想了想说:“我尽量想办法吧,这问题总有一天能解决。”
堂弟很开心,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我一个小科长有多大能耐只有自己知道,所说的话是暂时给他一个安慰罢了。直到2015年,国家扶贫政策进一步落实,有不少贫困山区的屯级路得到修建和硬化,我知道乡亲们正盯着,就写了报告,去找交通局和分管交通的县领导。我和一起在县城工作的老乡辗转跑了很多次,终于在2016年8月,故乡那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得到了硬化。从此,一条硬邦邦的水泥混凝土路,宛如银色长龙盘旋而上,从坡豪湖畔攀上了我那高山之上的故乡村头小坳。
路好走了,家乡危房改造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到2018年,故乡两个屯200多户的泥瓦房全部完成改建。村庄发生巨变,当年“绿荫半掩瓦如鳞”的旧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一幢幢亮丽的水泥砖楼房,多姿多彩地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乡亲们在村头小坳用钢管焊接成了一排排长椅,并拉起了彩灯,建成了一个休闲娱乐场。从此,每逢佳节,小坳上有跳舞的,有敲铜鼓的,有唱山歌的,热闹非凡。
2019年10月,对村头废弃多年已杂草丛生的学校篮球场一直耿耿于怀的我,支持覃祖荣老师提议,把篮球场重建工作启动起来。我们在向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送报告的同时,向群众发出为母校捐款的倡议书。我们的举动很快得到有关单位以及家乡民众的支持,县里给予资金支持5万元,挂点扶贫后盾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捐款3.5万元,群众捐款4.2万多元,两户村民捐地共148平方米。于是,场地拓宽和平整动工了,前后护坡筑起来了,水泥混凝土硬化实施了。最后,钢材篮球架支起来了。两个多月时间,一个符合规定标准的崭新的篮球场建成了。从此,母校增添了体育项目设施,两个屯群众也多了一个文体活动场地。
如今,村头的学校和小坳已旧貌换新颜,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新农村建设让故乡变得更加美丽,只要有空,我都会回去看看,与乡亲们团聚,解解乡愁,也分享幸福和快乐。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听说故乡有山歌会,我心潮澎湃,想准备几首祝福的山歌,回去献给故乡可爱的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