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字梦得,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与荆州结缘,主要体现在他的贬谪经历以及他在荆州的文学创作上。原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年主编的《历代诗人咏荆州》收录了刘禹锡诗作八篇十三首,篇数仅次于李白和杜甫,其中两篇各为三首、一篇为两首,按此计算,刘禹锡十三首超过了李白的十首,仅次于杜甫的十四首,从一个侧面说明当代荆州对诗豪的崇敬和仰慕。
据史料记载,刘禹锡至少三次途经江陵。公元805年,亦即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刘禹锡从长安出发,赴连州,经江陵,与韩愈相会。这是他第一次路过荆州。这年正月,唐德宗李适驾崩,唐顺宗李诵即位,年号由贞元改为永贞。素怀改革大志的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进入中枢,刘禹锡与二人志同道合,加上柳宗元,结成“二王刘柳”革新集团。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利益,永贞革新很快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是被贬远州刺史,随即加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行至江陵,再贬连州司马。不久,刘禹锡又改贬朗州司马。朗州今属湖南常德,离荆州不远,尤其是与荆州所辖的松滋县很近。从此,刘禹锡写下大量歌咏荆州尤其是怀古咏史的诗作,在荆州历史上传为美谈。
刘禹锡《荆州歌二首》,描绘荆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对荆州的深厚感情。荆州歌,又名“荆州乐”“江陵乐”,是古题乐府杂曲歌辞之一,《乐府诗集》卷七十二列于《杂曲歌辞》。刘禹锡《荆州歌·其一》写道:“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荆州是楚国故都,也是三国战场。诗中所写渚宫是楚国宫殿,而麦城则为东周时楚昭王所筑重要城邑,是三国时蜀将关羽丢失荆州后以身殉职的地方。诗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荆州怀古咏史。
《荆州歌·其二》写道:“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诗中所写沙头,后称沙市,自古就是“三楚名镇”。这里有长江渡口和繁华集市,商贾如云、物流通畅,是楚国郢都外港。诗中描绘,南方吹来阵阵炽热的风,商人旅客互相催促出发。沙头渡口帆船桅杆林立,春日长江显得十分广阔。
刘禹锡《纪南歌》写道:“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诗中所写樊姬是楚庄王的宠妃,在楚国称霸之前,楚庄王喜欢打猎,樊姬很忧心,多次劝阻,庄王始终不听。樊姬就断绝肉食,以意志和行动感化庄王,使他改过自新,发愤图强,楚国逐步强盛。《纪南歌》表达对楚国兴盛时期的怀念和对杰出女性樊姬的敬仰。
刘禹锡《荆州道怀古》写道:“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诗人感慨,在荆州建都的帝王不少,建设的楼台馆舍也不少,但楚国最终为强秦所亡,宋、齐、梁、陈也一代不如一代。诗人借庾信典故,表达自己对唐王朝岌岌可危政局的忧虑和无奈,语言自然流畅,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借古喻今、以古鉴今的佳作。
刘禹锡《自江陵沿流道中》写道:“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这首诗描写江陵的地理位置以及江上所见景色,以此抒发对荆州历史的感慨,以景抒情、以古抒情,情在景中、情在史中,颇有韵味、颇为韵致,是刘禹锡的一首代表作。
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写道:“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担任朗州司马期间,刘禹锡时常途经松滋县,通过松滋渡乘船外出。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再次从松滋渡登船时写下此诗。全诗仍然是写景与怀古的联袂,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正如史上评论:似写景而实怀古,似怀古而真写景,通篇典丽工切,洵是名家之作。
刘禹锡《踏歌词三首》是一组以婚恋、民俗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堤上行三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江边码头、夜晚对歌、酒家迎客等场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作》情感深沉,意境凄凉,用典精准,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
总的来说,刘禹锡在荆州的诗歌创作,吸收当地贬谪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描写楚地特有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以及历史古迹和区域意象,呈现出浓郁的楚文化特色,扩充了唐诗的表现力,表达了他对荆州的深厚感情。
余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