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将杨树叶的叶柄揉软后,彼此勾着拉拽,谁的杨叶柄断了,谁就输了,玩得尽兴至极,童趣盎然。我们称之拔根,听老人们说,古代叫斗草,不只用杨树叶柄,可用各种花草的茎。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草之戏。”那踏百草,为端午节成年男子的禳灾方式,旧时汉族风俗。清代湖南营田《李氏族谱》记载:“端午日晨,田夫赤足于草中行,尽沾露水,谓蹋百草露水,以祛泥中湿热之气,去夏秋痈痛之苦。”每年端午早晨,人们赤足,或穿新布鞋,在露水草丛中走,直至足部沾满露水为止。据说民间信奉,那端午露水,祛毒去湿热,健体养身。
斗百草,是古人游戏遗风,由采草药衍生的民间游戏,就是人们端午外出,找到奇花异草互相比赛。斗百草习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文斗,比试识草名,知来由,多则胜,少则败;一种是武斗,就是比试草的韧度,谁断谁输,以强韧为胜,充满娱乐之趣。一般说,文斗为上层社会,特别是文人阶层所为。武斗流行于劳动群众间,特别是儿童中。
斗百草溯源,明代罗颀《物原》云:“(斗草)始于汉武”,也有说先秦时期,就有斗草。魏晋南北朝时期,斗草演变为端午风俗,时称踏百草。踏百草,受人喜爱,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易于染病,所以采集百草,可以解厄运,渡过难关,也就是借助百草挥发气味,驱除邪气,消解病毒。于是,人们在采集百草过程中,那娱乐式的斗草游戏,也就流行起来。
唐代,文人墨客乐于斗草。在斗草中,还吟诗作对,将斗草变成了诗文盛会,风雅的游园竞赛。唐代诗人李商隐赋斗草诗云:“昨夜双钩败,今朝百草输。关西狂小吏,惟喝绕床卢。”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崔颢《王家少妇》诗云:“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宋代,斗草之风盛行,成为生活时尚,广泛娱乐的精神享受。北宋词人晏殊作词云:“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一代才女李清照,在《浣溪沙》中写道:“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在杂记和小说里,斗草之习,大有可见。《金瓶梅》十九回写到吴月娘,领着众妇人进新花园游赏:“或携手游芳径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镜花缘》写有斗草情景,那25位姑娘参赛激烈,用“风吹不响铃儿草”对“雨打无声鼓子花”,用“长寿”对“半夏”,用“金盏草”对“玉簪花”,“苍耳子”对“白头翁”等等,对得令人称奇。《红楼梦》中也有斗草情形:“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各自所采花草,名目为对,乐在其中。
端午的百草习俗,还有饮菖蒲酒、尝百草汤、洗百草药水澡、享受百草药根盛宴,真是五花八门。难怪在古代,那个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网络的年代,让妇孺儿童们,人人喜爱斗草,个个乐不思蜀。
鲍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