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父亲说,仲夏苦夜短,犬鸣深巷中。说这话时,仲夏薄薄的热气,漫漶室内,父亲打开窗户,看浅蓝色的夜空,他神情凝重,语气感慨。他还说,天上有繁星,有月亮,地上有夏虫在叫,蝉在鸣,流萤在飞,蚊蛾也不会歇着,飞来飞去,窃窃私语。
仲夏夜,喜欢一个人独处,尤其在小城夜色里散步,漫无目的地游荡,去公园、湖畔、江岸。
夜色里,星月下,我寻着寂静之地,看高大的香樟林,看远处灯光,近旁的水光潋滟。如果,有微风吹来,感觉不再燥热,身心舒适,惬意清凉。
有一夜,看见林间的路灯下,有位少女,唱着温柔的歌,好听极了,像抚摸夜色的天籁。我想,彼岸灯火,心之向往,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诗云:“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我感觉,那少女和她的歌声,就不是风,是凉意丛生,清爽宜人,时光静美。
小时候听父亲说,仲夏苦夜短,犬鸣深巷中。说这话时,仲夏薄薄的热气,漫漶室内,父亲打开窗户,看浅蓝色的夜空,他神情凝重,语气感慨。他还说,天上有繁星,有月亮,地上有夏虫在叫,蝉在鸣,流萤在飞,蚊蛾也不会歇着,飞来飞去,窃窃私语。
父亲还说,开轩纳凉,古人早已为之,有浪漫,有诗情。我听了想,父亲的话也有诗情,仲夏夜很安静,偶尔几声犬鸣,给寂静的小镇古巷,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日子的风情,心境的安详神秘,似水流年。是呀,父亲说得有道理,那仲夏夜短,只有七八个小时,好像刚躺下,天就亮了。那短夜的燥热,是苦,在短夜之后的烈日当空,更甚为苦。所以有人说,“苦夏,短夜苦,苦短夜。”
没有想到,父亲的感叹,在诗圣杜甫的《夏夜叹》里也有写照:“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那场景,写于仲夏之夜,打开窗享受微凉,看夜色空明,纤尘不染,还有夏虫振翅飞翔。此诗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那年关中大旱,灾民四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回到华州以后,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同情苦难的人民,对唐肃宗的朝政失去了信心,所以写下《夏夜叹》一诗,以此表达心境。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有人写道:“仲夏苦夜短,挥汗白雨翻”。那仲夏夜苦,是天气所致,闷热难耐,高温难熬,真是挥汗如雨,大汗淋漓,写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可是我几番查找,古诗里没有此句,感觉蹊跷,不像今人所作。偶然读到陆游《夜热》一诗,看到诗里有一句:“摇扇腕欲脱,挥汗白雨翻。”可见那夜热之苦,摇扇摇得手腕都要脱节了,浑身还是挥汗如雨,苦不堪言。那陆游,虽未说夏夜之苦,那苦在描述的情境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让人感觉更热,也更苦。
苦夏伏天,心浮气躁,想要土润溽暑,就得下一场大雨,让飒爽清凉,降临人间。有一夜,惊雷阵阵,伴着闪电,雨点密密匝匝下着,击打尘土,浇灭了满城暑气,煞是凉快,通体舒爽,感觉真好。那夜雨后,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看小巷灯光、茶社、酒吧、餐馆等,在江南的大雨漂洗后,石板路温润,幽淡的灯光湿润,那清新淡雅的画卷里,有位水乡女人,身穿素雅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缓步走来,高跟鞋敲打着的嗒嗒声,像江南小调,温香软玉,让我仿佛看见浮世沧桑,花开花落,那简净婉约的步履,纤尘不染,让我想起红豆情思,巷陌人烟,感觉平凡的幸福,宛若人情烟雨。
突然想到诗人帕斯说过,“倾听一个人,如听雨。”那听雨,一个人在听,听得细腻亲切,听出雨中的声韵,那雨造彩虹,雨生情意,雨打芭蕉,犹如静观闲庭,冷看浮漾水萍,欣赏雨落深巷的踪影缥缈,扑朔迷离。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里说,厦门街的雨巷,他走了二十年,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他在晚餐后的沉思冥想里,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在,只能听听那冷雨,让悲伤的思乡之情,心生苦涩,却又有一丝清甜。
多好呀,那诗意,让我想起一个读书节目,题名“仲夏苦夜短,等你在雨中”,读得就是余光中的《星之葬》诗。那诗里有一句:“梦见另一个夏夜——一颗星的葬礼,梦见一闪光的伸延与消灭,以及你的惊呼,我的回顾,和片刻的愀然无语。”我想,仲夏苦夜短,也有美景,美在诗情画意里,在雨后,也在灵魂里。
鲍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