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要求“耕读传家”。我祖父年仅16岁就当了私塾先生。父亲6岁开始启蒙读书,不幸的是他8岁时祖父因病去世。祖母带着两女一儿艰难度日,但坚持没让父亲辍学,直至中学毕业。
父母养育了我们五女二子,两个大姐要挣工分只读3年书,大哥17岁高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后被选为村支部书记。我和二哥及两妹均读了中专或大专,参加了工作。父母一辈子穷扒苦做,勤俭持家,不管多么艰难都要送我们读书,而且十分注重家教。
小时候,父亲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繁重的劳动之余,他在油灯下教我们念古诗、打算盘,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会背好多诗、会打算盘。在火塘边,父亲常说:“火要空心,人要真心。你们长大不可藏奸诈,待人要真诚。”
作为子女,我们尤其不忘“耕读传家”的家风家教。小时候跟着大人上山砍柴,在田间地里干活,回到家,大哥就摆好桌子让我们写作业,不会做的题目问大哥大嫂,他俩都是村民办教师。晚上父亲即使在打草鞋,也要给我们念诗、讲故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这样培养了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哥大嫂一辈子待在村里,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们教完弟妹,又教自己的子女,经验更丰富。教学之余,坚持种田种地,假日也带子女参加劳动,晚上辅导孩子们做作业,送4个孩子读了大学本科、研究生。前年经乡到县层层推荐,大哥的家庭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书香门第,耕读人家”,把祖上的家风家教落到了实处。当县文广局把烫金的匾牌送上门时,大哥高兴地放了一挂长鞭。
我和先生在县城工作,虽然不用“耕”了,但一家三口“读”的风气依然浓厚。我和先生读文学著作,唯一的女儿从读小人书,到故事书,到中国四大名著,到英文原著,她读十几年书,从没上过培优班。我因阅读、写作、出书,由护士转身为县文联主席;先生因阅读、写作成为县里小有名气的作家;女儿初中毕业以全县第一名考上高中,后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毕业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整个家族走出了10多个大学本科生、6个研究生。
很多人羡慕我们这个家族,为什么子女都会读书呢?其实只有一个经验,那就是传承“耕读传家”的祖训,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子女做人的道理。与其花钱培优,不如言传身教。
作者:吴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