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到了,女儿早早就在微信中问我:“今年希望收到什么生日礼物呢?”我先表谢过,然后说想好了再告诉她。女儿欣然应允。
自女儿上大学以来,每月的生活费成了她可以独立支配的一笔资金。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她都会在我生日之际,如时奉上小小惊喜:有时是件合我体型的美裳,有时是串泛着温润光泽的坠饰……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贯宣扬反哺养育之恩,如果现在的孩子们适时懂得感恩,倒也是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所以对其“心意”,我是通通一概笑而纳之。
那年毕业季,女儿忙论文写作,颇有“遗忘”之势,为母的便直接开门见山,向其“索取”:“妈妈今年想要一个电动牙刷哟。”女儿为自己的粗心连连抱歉,并以最快的速度为我购置。当我把收到的物品拍成图片发给她时,她倒觉得我这种精准表达需求的方式特好,免得去猜,真正做到既送了礼又让对方欢喜,甚好甚好。日后,这种方式便延续了下来。
闲时,我把这些趣事说给朋友们听,有人觉得我太过直白,有人认为此法可取可效。而我觉得,为人父母,适时的懂得学会向儿女们“索取”,其实也是在教会他们如何付出。
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学书,说亲子关系中,产生矛盾的90%的原因都是掉入了情绪,而智慧的父母却懂得情绪的排序。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该立威时就立威,该示弱时就示弱,这也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与表达的路径。
女儿大一暑假,我们去北京旅游。此行从购票到定民宿、景点旅游、品尝美食、交通转乘全都由女儿包办。在地铁站内,当她手臂揽着我的肩头随着汹涌的人流徐徐向前时,那一刻,我感觉两人的角色是倒置的她,就像是牵引着我向前的家长,我则似一个被大人牵着手的孩子,从她手心里传递给我的体温,让我感觉到是那么的安全、安心与依赖。
去年,我们开车送女儿去南京河海大学研究生部报到入校。我故技重施,把大权统统交付于她,自己只管做一个被她牵着走的“孩子”。对这份信任,女儿的骄傲感油然而生,自是提前做好攻略,一路行程衔接得天衣无缝。那一刻,真感觉女儿长大了。而那种被女儿照顾、安排、听从的感觉可太好了。我想,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向女儿主动寻求“依靠”、“帮助”中,在那份被需要,被肯定的认同里,也让她拥有了一份独特的胜任感,其内在价值也在渐渐变得饱满。
都说父母与孩子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特别是上大学后,给父母们的时间只有寒暑假了,所以偶尔我也会向女儿“索取”时间。有时想她了,我就会给她找“茬”儿,让她帮几个无关痛痒的小忙,占用占用她丁点时间。比如,帮我把外出旅行时拍的精美照片组合成一段诗,或者图文并茂的小视频。对她这个“科技控”而言实在是手到擒拿,也乐得效劳。每每往朋友圈一发,高点赞量的勋章里有她的一半功劳,她自是骄傲满满。其实,所有的麻烦、打扰都是间接向她的一种迂回表达。
在中国,很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给予,却不知道爱其实就是个稀缺品,太多就会泛滥。平衡好给予和索取,教会受爱与施爱,才是正确的养育之道。
作者:林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