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暑日,早夏遗留的些许凉意不复存在,盛夏的脚步更近了。
《诗经·七月》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的八月指的就是农历的六月。小暑日,蛐蛐羽翼初成,不能远飞,加之不耐炎热的天气,蟋蟀们纷纷离开了田野,来到农家院落的墙根处避暑。
小暑天虽转热,但也挡不住文人墨客笔下的惬意。宋人秦观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寥寥四句,向后人展示了一处令人沉醉其中的乘凉胜地。从古至今,小暑乘凉都颇具几分禅意。
小暑是代表夏历六月的节气。农历六月又称“荷月”,正是观赏荷花的最佳月份。约上三五个友人,大家一起到一处荷塘,看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品荷花“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风韵,岂不美哉!
“小暑啜瓜瓤”,小暑夜,孩子们与大人们一起纳凉。大人们总会拿出在清凉井水中泡上半日的西瓜,切上几块递给孩子们解暑。一些种瓜的老汉,一来是宠爱孙辈,二来是为了给瓜留种,把瓜给孩子前,总要小心翼翼地将籽清理干净留存。孩子们则像“吞瓜兽”一样蹲在地上,一块块地接着大人手中递过来的西瓜,低着头只顾吃,全身心地沉浸在清香凉爽的感觉中,享受着甘甜的汁水流过身体,直到大人无瓜可递,脸上满是瓜汁了方才停下。
小暑时节,南北地区的饮食风俗各异。在南方地区,湿热蒸腾,中医认为,湿者阴邪也,易伤阳气,南方人故而多吃红豆薏米以除湿;而在北方的有些地方,则有小暑吃饺子的习俗。饺子,一来谐音“交子”(宋代纸币名),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二来又是传统美食中开胃解馋的佳品,可以很好地缓解因小暑炎热所致的食欲不振。
小暑至,天始热,小暑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的酷热就在前方。《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小暑时有所准备,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方能经受住三伏酷暑的考验。蟋蟀居宇,人们纳夏凉、赏荷花、调饮食,皆是为此。
刘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