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历史是悠久的,文化的烙印是永恒的,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
千秋不老唯文化。社会每次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任何一项事业、一门艺术的成功,最终都是文化的比拼。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小到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涵养,都难以取得成功。
常听人说,某人太没文化,某个企业缺少文化。没文化真可怕。
既然文化如此重要,那究竟什么是文化? 文化不是看你拥有多高的学历,认识多少汉字,能背诵多少古诗词,或是某个大学的教授,文化是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
据说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有250多种。《辞海》上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且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东汉时期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文化有一段论述,其大意是:文化是由两个意思不同的汉字组合而成的。“文”指文字,是人类记录表达信息使其传之久远的符号。“化”是指教化。“文”和“化”组成文化一词,其含义与中国传统的“文治教化”相关。即使用一整套典章制度和人文学说来启迪人、教化人、改变人,以表达社会治理的目的。这种用法体现了“文”作为起点,通过记录对规律、秩序、道德、伦理的认识,而“化”则作为目的,旨在将这些认识化入人心,推行天下,实现以文化人的作用。
著名作家梁晓声把文化的定义概括为四句话,即:“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是对文化定义的高度概括,并被人们所广泛认同。
由此可见,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种软实力,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去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文化是一种表达,它通过语言、行动、生活方式,展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情感。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发表在2013年第八期《求是》杂志上的《中华文化的历史方位》一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总结为七点,即:“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包容特征、人格价值、天下为公、人伦情怀、开放变革。”这七点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识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正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创新和弘扬,不断推动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提出的一种最为先进的文化。它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灵魂。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通过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孙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