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一周,没有什么事干,也没有外出旅游,我便拿取剪刀,剪下报刊中的各种美文,然后逐一贴在一本厚厚白纸册子上,俨然形成了一个“文集”;几天下来,剪辑了几大本。闲暇时,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品茗,还一边一本一本地认真浏览起剪辑贴好的文章来;时光在阅读中很快消逝,留下诸多美好记忆和阅读乐趣。
尤其是在用剪刀裁剪报刊的过程中,我的认真劲不亚于过去时代裁缝师傅裁剪布料时的那份认真劲。我感觉,既不能把边角剪得歪歪斜斜,有碍阅读时审美需求,又不能把报刊文章剪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影响阅读效果,因此必须剪裁得方方正正、规规整整、一字不漏。从什么地方落“剪”、什么地方收“剪”,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既要保持报刊文章的版式风格,又不能让一些方块小广告进入到剪辑本中占用地方,故有时得绕来绕去去裁剪。我既像一个专职美术设计师,又像一个剪窗花的老匠人,熟练地挥舞着手中的剪刀,仿佛裁剪着霓虹云裳。几天下来,右手中指和食指都磨起了一个水泡,晶莹透亮,颇像佩戴在手指上的一个晶莹剔透的白色宝石。
“剪”出乐趣,“剪”出美意来。其实,在剪裁的过程中,我还联想到,古往今来,剪刀既可剪布料、剪纸,亦可剪柳、剪花,甚至“剪”雪花,“剪”出了许多诗情画意,绮丽纤秾,这是让人始料不及的。
贺知章在《咏柳》中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因为这个“剪”字新巧绝佳,所以贺知章之后的不少诗人得其灵慧,受其感染,也纷纷借其“剪”字萌发出无穷诗意。如杜甫在《戏题王安石山水图歌》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一连用了两个“剪”字,妙不可言。还有锦心绣口的纳兰也在贺知章的诗词后面“化贺诗为词”:“多是年年二月风,剪出鹅黄缕”。
宋代姜白石在《长亭怨慢·渐吹尽》中吟道:“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元代杨维桢也有“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副玻璃烟”;两位诗人为当时的并州(今太原市)剪刀“卖”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广告,赏心悦目。
陆畅在《惊雪》中吟道:“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人竟想出了“天人”剪取那清亮亮的水而成“花”的诗句,可谓不同凡响,震古烁今。还有诗人陆游在《秋思》中吟道:“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也是逸兴遄飞,美不胜收。
苏东坡亦有:“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两处均用了“剪”字,可谓一“剪”出锦绣;神情可“剪”,愁亦可“剪”;尤其是后一首词,是苏东坡离开家乡黄州前,嘱咐邻居不要剪断堂前柳;言外之意,不必折柳相送,不必惜别怀远;虽属痴痴的叮咛,表达的却是对黄州山水人情的留恋与不舍,诠释着深情“剪不断”的美好。
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一个“剪”字,把万千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情绪可“剪”,美物可“剪”,四季轮回可“剪”,美人亦可“剪”;如秦观的词“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白居易的“双眸剪秋水”、李贺的“一双瞳人剪秋水”……都“剪”出了美人的风韵与神色,颇有“无剪不成趣”的意味;难怪今人在描写一个人的神情样貌时也常常用到一个概括词,叫“人物剪影”,估计这是与古人的意思合拍的结果。
总之,借助“剪”字,能“剪”出诗情画意来,能“剪”出美意延年来,这些都是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人乐此不疲。我通过剪报的体验,“剪”出了这么多联想,“捡拾”到了古往今来这么多的文化瑰宝,这不失为一种意外收获;让这个很平常的闲情逸致有了更丰盈的体验和诗意阐发的机会,幸哉乐哉!
杨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