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父亲的歌声中长大的。
小时候,父亲还没进家门,歌声便先到家了,我和母亲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知道父亲回来了。有时候,我跟小伙伴在门口的院子里玩游戏,歌声从屋内飘来,小伙伴就顺口说一句:“你爸爸又唱歌了。”
渐渐地,附近的人都知道父亲会唱歌。镇上有人举办婚礼,会让父亲帮忙串个场。父亲一开唱,乡亲们就不约而同围过来,舞台就是乡亲们围出的一个圈。第一句刚唱完,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乡亲们跟随着父亲的步伐移动,那个“舞台”也紧随着移动。
有段时间,我发现父亲很忙,几乎见不到人影。母亲告诉我,为了买一台梦寐以求的录音机,父亲利用空闲时间打了几份零工。买回录音机的那个黄昏,父亲特别高兴。
自那以后家中就热闹了,每当父亲忙完一天的活计,就坐在录音机前,按下播放键。录音机里不是转动着小虎队的磁带,就是毛宁、杨钰莹、任贤齐的。父亲用两根手指跟着节奏轻轻敲击桌面,时不时哼唱两句。到了晚上,父亲就坐在录音机前认真地唱白天听过的歌。
有一天,父亲说要出几天远门,就拎着一包行李上路了。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去参加一家音乐公司举办的民间歌手选拔赛,选上就能成为歌手。原来父亲买录音机,晚上唱歌录歌,都是为了这个比赛。他录的歌被音乐公司相中,才有了参加选拔的机会。
父亲离开的日子里,我特别留意新闻,期待有一天,报纸上都是父亲成名的消息,大街小巷都充斥着父亲的歌声。半个月后,父亲回来了,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只是埋头干活。他把码好的柴堆翻晒再堆上,把门前的院子一再打扫,把地里的草薅了一遍又一遍,却把录音机束之高阁,似乎在用劳动弥补任性追梦的损失。
大约一周后,小学校长找到父亲,学校要参加县里合唱比赛,请他帮忙排练歌曲。起初,父亲只是懒洋洋地拿着指挥棒在上面挥舞两下了事。渐渐地,他在学校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对学生的指导越来越有兴趣,给学生的示范演唱也越来越认真。最终,合唱比赛拿了一等奖,父亲也借此契机成为学校的民办音乐老师。家中恢复了往日的生气,我和小伙伴玩耍时,小伙伴又会说上一句:“你爸爸又唱歌了。”
此后,父亲再也没有背上行囊去追梦,可谁又能否认他每天与音乐相伴不是在追梦呢?如果成功的定义是出名,父亲无疑是失败的。但如果梦想的实现是每天可以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获得内心的丰盈与快乐,我想父亲是成功的。
作者:袁莲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