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是吃姜的大好季节。说起姜这种吃食,真可谓是喜爱者趋之若鹜,厌恶者嗤之以鼻,但抛却世俗的喜恶,姜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记得幼年时我常患感冒,每当我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冻得浑身打战时,母亲总会像“及时雨”一样出现,然后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姜汤。一碗姜汤下肚,随着一股暖流在周身游走,我的额头微微冒汗,身体的不适已然减轻了大半。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姜是一个“神奇”之物。
传说中,神农是食姜第一人。遍尝百草时,神农曾因误食毒蘑菇而陷入昏迷,苏醒后,他顺手拔下身旁一丛青草的块根,放入口中咀嚼。不多时,他感到腹内翻江倒海,一番倾泻之后,身体无碍。神农姓姜,因此,他把这种尖叶草命名为“生姜”,以纪念它让自己起死回生。《论语》中也曾记载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作为姜的“狂热粉丝”,他喜爱食姜,但每顿都不会吃太多,这也让他成了春秋时期的高寿者。
姜与我的故乡河南焦作(原怀庆府)颇有渊源,这里自古盛产怀姜。怀姜辛辣多丝、品质优良,兼具抗寒、健胃、发汗、祛病等多种功效。记得幼年在街边玩耍时,时常看到一些小贩骑着永久牌自行车,车后座上绑个大竹篓,他们一边骑车,一边吆喝:“卖山王庄老姜!”竹篓里装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怀姜。
“霜降至,姜农忙,遍地姜味香”,每年的霜降前后,是怀姜收获的季节。前几年,我和父亲曾专门驱车到沁阳市山王庄镇马庄村观看怀姜丰收的盛况。一到地头,我们便闻到了一股浓郁、辛辣、清新的姜香味,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姜田郁郁葱葱,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正在田间忙碌着的姜农虽然心里乐开了花儿,但还是暂压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有条不紊地出姜、拨土、装车、运输。眼前这些满载着辛劳与汗水的黄澄澄的怀姜,犹如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块,饱含着姜农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待。
每年新姜下来以后,奶奶都要腌一坛姜。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怀川女儿,她总能轻而易举地买到质量上乘的“山王庄老姜”。腌制前,她先将一块块生姜洗净后,轻轻刮去表面的薄皮,然后切成薄片,再放入适量的酱油、盐、醋、糖、辣椒等调料,拌匀后装入坛中,装满后压实,然后封坛一周。腌成之后,将小坛静置在厨房一隅,每日早餐时,轻取几片,或是就饼,或是送粥,奶奶乐此不疲。等这一坛腌姜吃完,外面已是春暖花开了。
起初,我并不喜爱腌姜片的味道,觉得它过于辛辣和呛鼻。见我不肯吃,奶奶劝道:“你先尝尝看,入口时虽然有些辣,但是越嚼越香,越品味道越浓郁……”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大胆尝试了几次,当真如奶奶所言,这腌姜片的滋味果然别具一格、妙不可言。入口时虽然辛辣,但是越嚼味道越是香甜,随着口中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一股姜独有的芳香之味沿着口鼻直冲脑门,顿时提神醒脑,咽下之后,一股暖流迅速游走全身,让人倍感温暖舒适。当真是辣在口中、甜在心头。
仔细想来,这嚼姜,何尝不是在咀嚼人生呢?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狂风暴雨、荆棘坎坷。每当这时,人难免会失落、彷徨、无助,但只要昂首挺胸,勇于直面挑战,终会迎来雨过天晴。生活的苦辣酸甜犹如一部悠扬的交响曲,汇成了我们的一生。拒绝了“辣”,就如同关上了“甜”的大门。因此,人生恰如食姜,既“辣”又“甜”,方是人间至味。
翟凌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