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了趟灰汤相里的一家生态农场,带回一只现杀的灰汤飞鸭。
灰汤相里,即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蒋琬的故里。此地位于宁乡西南部的灰汤镇,盛产温泉和汤鸭两两闻名。其温泉沸如汤滚,气腾如灰雾;其汤鸭肉质细嫩,味甜而鲜美,有补血生津、固肾益肝、滋阴润肺之功效。在清康熙年间曾为御膳房常物,引得一众尚书、御史、翰林院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等文人雅客来灰汤临池烹鸭,饮酒吟诗。
灰汤飞鸭是灰汤鸭与野鸭中的绿头鸭和云南红源鸭的近后代繁衍而来,长日居山冲林木幽深之处,浮灰汤温泉涧水之中,耳听蝉鸣鸟叫之声,目遇四时村野之景,日食桑叶草籽鱼虫,夜卧朗月星空之下,既保留了灰汤鸭的鲜甜味美,又野性十足,好追逐,好飞翔,扯开翅膀能飞出三四百米远。
夕阳西下,我忙不迭去厨房清洗鸭子。想着早两天在飞鸭山庄吃饭时,尝到鸭子有四种吃法,即炖鸭、韵味鸭、小炒鸭、烤鸭,各具特色,余味无穷。我是不是也来个一鸭两吃呢?于是将鸭子细细清理,没有拔干净的毛根从毛囊里挤出来,用镊子一根根拔干净,将鸭膛内的血污冲洗掉,剔出胸脯肉与内脏放一起备用,其余的剁成大块,焯水后,捞起放电紫砂锅,加井水没过鸭肉约三四分处,加姜片、半个当归用自动挡慢炖。剩余的胸脯肉与鸭杂同切薄片,用几滴酱油和盐腌渍一下,然后加生姜、红尖椒爆炒,出锅时再加青翠大蒜苗点缀,少许鸡精调味,就可以了。
其实做鸭子,我最拿手的是碎碎鸭,其次是血鸭,最讨厌做的是啤酒鸭。做碎碎鸭简单又美味,取一两斤的水鸭子,将其骨头与肉一同剁碎,子姜切成片,大蒜叶切成段,用上宁乡上等红尖椒也剁碎,与鸭子、子姜一同爆炒,之后加少许水盖锅黄焖,出锅前加大蒜叶、鸡精少许。为保证鸭子的原汁原味,有时候索性任何调料都不加。血鸭的做法大同小异,只是爆炒时必须将鸭血与鸭肉混合在一起,出锅前加山胡椒去腥增香。不喜欢啤酒鸭的原因是肥厚油腻,如中年的自己。还有那一把浑厚的桂皮八角味,能吃出一个千年老药行来。
等饭熟,其他菜已做好,紫砂锅里的汤鸭也炖得差不多了,锅盖刚一揭开,便香气四溢。再加点枸杞、食盐,用锅盖焐两三分钟,加葱花,起锅,一盆清亮亮浓香扑鼻的汤鸭就做好了,盆中漂浮的数点红与绿,清新脱俗又堪俗,如烟火红尘中的清丽女子。而爆炒的鸭肉,火辣辣中带一丝清凉,鲜香而绵软,细腻而甘甜,一下子勾出馋虫无数。
相传,三国后期,承诸葛亮遗志的蒋琬,在国家遭遇内忧外患、他苦思无良策之际,在自家的相府花园也曾有一梦。梦中,他回到了家乡灰汤,在儿时生活过的涓水河畔与父亲一道牧鸭,清凌凌的河面氤氲着袅袅雾气,鸭子追逐着两岸桑树悬垂下来的柔枝,争食着枝上青嫩的桑叶,“嘎嘎”叫着,打开翅膀扑棱着。看着一河的鸭子,父亲用慈祥的面容笑望着,一如看向自己的儿女……
蒋琬醒来后,不觉泪湿衣襟。故乡清秀的山水,山水里的老父亲,以及那一河扑棱着翅膀的鸭子,总在他眼前挥之不去。为静心,他沿着花园里的假山池塘边漫步,几圈下来,一部治国之策《承命上疏》慢慢在脑子里形成。他觉得很神奇,是千里之外的故乡在护佑自己?还是梦中的神鸭在安抚自己?于是,他飞鸽传书,将梦中所见告知灰汤亲戚,并认定是那一河为争食而飞来飞去的鸭子助他茅塞顿开,他将家乡的鸭子取名为灰汤飞鸭,嘱咐亲戚邻里好生喂养。
嘿嘿,宰相大人梦醒之后是治国平天下,我等梦醒只是为了吃,这就是大人物与小老百姓的差别。当蒋琬写完安邦治国之良策后,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兴之所至,随口吟出:“涓水有神鸭,柔桑枝下嘎。振翅出湘川,安我晨昏榻。”而作为吃货的我,吃完鸭肉,连喝两大碗汤之后,连懒腰都伸不直了,只能摸着鼓鼓的肚皮,用两个字表达: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