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清理抽屉时,看到一摞折起来的白纸,展开一看,上面写满了字。字是用圆珠笔写的,蓝色的字迹有点漶散,带着时光的印记。我一张张地看着,蓦地想起来这些字还是我二十多年前学五笔打字时写下的,一笔一画的字体虽不是很漂亮,但工整娟秀,看得出我书写时的认真投入。那些字,仿佛一个个故人,穿越时间的重重帷幕,出现在我的面前。如果字也有感情,想必它们也会像我一样惊喜吧。
抚摸着这些纸张,我不忍丢弃。遂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在了朋友圈里,之后再将它们妥善收藏。
现在信息技术发达,手写的字越来越少了。一些人久不动笔,学会的字差不多还老师了。还记得读小学时,懵懂的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坐在长桌前,挤挤挨挨的,我的胳膊伸展不开,写的字歪歪扭扭的。眼尖的语文老师看到了,把我垂在课桌下的胳膊拉上桌面,一个细小的动作,让我端正了写字的态度。以后每一次写字,都非常认真,字也渐渐写得像模像样了。
读初中时,我无意中在家里的楼上找到一本没有封面的钢本字帖,是教行书的。教得很仔细,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一笔一画地教,很适合初学者。我以前写的都是楷体字,对行书一窍不通。这本字帖激起了我对行书的兴趣,便照葫芦画瓢,开始是无意识地学,后来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用上了,字写得又快又潇洒,心里很有成就感,学得也更起劲了。经常老师在台上讲,我在台下练,许多个日子就在我与字的纠缠中流逝。后来,那本字帖于时光中消失了。想买一本同样的,却买不到。我还煞费苦心地在二手书店里搜寻,未果。这是我的一桩憾事。
参加工作后,发现科室里几位年轻医生写的字都很漂亮,我甚至还模仿过一位医生的字。当然,我的小把戏没瞒过科室主任。有一次,他还故意把我和那位医生写在病历上的字拿出来看,笑着说笔迹很像啊,羞得我涨红了脸。那年元旦,那位医生送了一张贺卡给我,上面写着“见字如面”。那四个字,端庄敦厚,就像那位医生明亮的笑容,我的心瞬间就被击中。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山西代县峨口镇,一位叫张福青的老人,生前在家里的木质窗框上、院落砖面上、每一扇木门以及铁皮推车上都写满了文字,内容除了日常农事、生活随记、家居琐事外,还有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的思索,让人看到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老人丰饶的内心山河。人们纷纷到张福青故居打卡,我则对张福青的字赞叹不已,那一个个手写的楷体字清秀工整,不徐不疾,倾注了老人全部心血和深情。时间的洪流中,这满蕴光亮的字句,照亮了老人庸常的日子,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扉。
中年后,我爱上了文学。每看到一个场景,一处风景,我都会在心里想着怎样用文字描述下来。我家里到处都有纸和笔,每每有所思所想或灵感来了,我都会抓起笔记下思想的碎片。虽然现在写大块的文字少了,但总有文字流泻在我的笔端,充实着我的生活。
作家祝勇曾回忆其年轻时在南方寒冷的冬日戴着厚手套写作,写出的钢笔字比毛笔字还大。他说那些时光虽艰难,却见证了写作的庄重,也让他体验了书写的快乐。我在使用电脑前也用笔写过一些稿件,还用笔记本上写了二十多年的日记。它们是我一个人的清欢,让我平淡如水的日子不再消逝无痕,也给了我长久的温暖和陪伴。
作者: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