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爸爸在公园散步。广场中央搭了一个大大的钢架,绿色的藤蔓包裹着架子“写”成了一个福字,底下还铺设了红黄相间的小盆栽。爸爸平时就爱种些花草,于是走过去,围着绿植造型转了一圈,却失落地说:“没想到,还尽是些花架子,可怜这些花儿都落了!”“爸你不知道,城里现在很流行这种绿植造景呢。还是从国外流行过来的。”我赶紧向他普及。“就这?我还不如回家看我的八月炸呢。”说完,他转身就往小湖边散步去了,看来爸爸对这些绿植景观没那么喜欢。
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剧,播放的正好是最近流行的电视剧,少女一袭白衣,长发飞扬,在剧中展现着绝美的风姿。妈妈说现在的剧没有意思,于是我马上给换成了经典的《天龙八部》。她边看边满意地评价:“你看这些演员,美得多真实,特别是阿朱的眼睛,一看就是古灵精怪的姑娘。”现在剧里的美女身材和样貌都十分完美,但是妈妈觉得他们又瘦又白,五官比例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确实,现在的人都很爱美,有很多人按照所谓的“四庭八眼”的标准去美容机构重修容颜。但,真正的美从来都没有所谓的统一标准,刻意追求了某种特定的样貌,反而失去了个人特色。
闲时翻看《病梅馆记》,发现梅和人一样,它的美也容易被标准耽误。清代文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为了卖个高价,农户们按照这个标准来种梅,他们将梅种在花盆中,用棕绳绑住使之弯曲生长,又将直的枝干砍掉、密的嫩枝剪掉。龚自珍却认为梅应该种在地里,顺其自然地生长。但江浙一带的梅都被改造成了文人们喜欢的样子。看到病梅们毫无生机,心疼之际,他掏出多年积蓄买了300盆梅回家“医治”。梅树脱离了棕绳和花盆,重获了自由,享受着阳光和雨露的滋养。它们向阳而生,变得枝干强壮、枝叶茂盛,每一棵都呈现出自己的美丽。其实,梅的美有千万种,不只有文人偏好的那一种。美被标准化了,就不再美丽了。
看起来,那些机械地按图设计绿植的形状,按比例微调的容貌,按标准修剪的梅型,都是徒劳之功。世间万物皆是自然的造物,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不可攀比,更不可复制。
常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