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房子里清理旧物,抖出两个布满灰尘的竹器,轻轻拍几下,灰尘飞扬,仿佛旧时光扑面而来。
这两个老物件,叫竹夫人。至于为什么叫竹夫人,母亲也说不清楚。用水洗干净,庐山真面目初现。两个用纤细的竹篾编制的竹笼子,一个像枕头,但两头周正,中间稍凹一些,空心;另一个长约1米,也是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也是空心。二物相同之处在于,四周有竹编网眼,侧墙有个小篱门。颜色泛黄老旧,托在手上不敢使劲,唯恐捏碎了这老物件。母亲说,这个东西有些年头了,是走村串巷的老篾匠编的,用的是后山最好的青竹,夏天当枕,竹香悠悠,可解一天的疲劳。夏日炎炎,枕着个玲珑多窍的“竹夫人”,脖子下透气不捂汗,睡觉时也就觉得凉快多了。竹夫人,在我的记忆也渐渐浮现出来。小时候,母亲打开竹夫人侧面的篱门,放上一些薄荷与栀子花,说清凉驱蚊,果然,我就睡得特别深沉,梦也特别香甜。那个长形的多用于搁脚,或侧卧时搭住上半身,或搁臂憩膝,用以取凉。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没有空调电扇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竹夫人,清人方浚师《蕉轩随录》有明确记载其形制:“编竹如圆枕,空其中,长三四尺,夏月抱卧,可以消暑。”
竹夫人在唐陆龟蒙和皮日休的一首诗中,以当时的通行称呼是“竹夹膝”。陆诗《以竹夹膝寄赠袭美》中有“截得筼筜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堪临薤簟闲凭月,好向松窗卧跂风。”皮诗《鲁望以竹夹膝见寄,因次韵酬谢》云:“圆于玉柱滑于龙,来自衡阳彩翠中。拂润恐飞清夏雨,叩虚疑贮碧湘风。”两诗涉及了竹夹膝的制作和形制、质感、使用季节。竹夹膝,直接以作用命名,一眼就知。而竹夫人,这一雅号始于宋代。不知情的人怕不是以为是一位翠袖轻笼身如修竹的女子吧!苏东坡就曾有诗写道:“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北宋诗人赵摅把自己作的《竹夫人》诗拿给黄庭坚看,请他指正修改。黄庭坚认为竹夫人是凉寝竹器,用于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因而把它叫作“青奴”,并且和诗二首,一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箪,肌肤冰雪助清凉。二曰:秾李四弦风扫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秾李、昭华,是贵人家两名女奴。竹夫人始有青奴之称。宋陈师道《咸平读书堂诗》中有:“复作无事饮,醉卧拥青奴”。长夏苦暑,在更深夜静时分,有玉骨冰肌的竹夫人陪伴入梦,那惬意,那凉润,那情趣,悠然闲适。
又想起《红楼梦》中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打一物件,谜底是“竹夫人”。第一句诗指“竹夫人”的外形,第二句指荷花盛开的夏天它出场,后两句指秋后天凉了,这个东西就用不到了,会收起来或搁置一边。这是宝钗制作的灯谜,暗示宝玉虽然娶她为妻,但时间不长就出家了,夫妻缘分很浅!大观园中的一众痴儿女想必都是使用过竹夫人的吧!亦可见一斑,竹夫人一直在大众的生活里,无关审美,只有实用。
古人消夏,各显神通。有人“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有人“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有人“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这些,都比不上人躺竹簟上怀抱竹夫人,来得实在,来得方便。长得无边的夏日,竹夫人,带来沁人的凉意,好不快哉!如今,随着岁月的变迁,竹夫人失去了它曾经的作用。在岁月的风雨中,渐渐老去,直至化为齑粉。
作者: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