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农村有一种习俗,即凡是有结婚、生子等喜事,都要吃“红蛋”。
所谓红蛋,就是将生鸡蛋煮熟后,再用一种胭脂红的植物染料,将鸡蛋染得通红,变成红蛋。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寓意鸿福多多。所以,家里有什么喜事时,都会用红蛋来招待客人。一般农村嫁姑娘、孩子出生做满月的时候,都会用到红蛋,添些喜气,图个吉利。每当村里有哪家姑娘出嫁,主家人会准备许多的生鸡蛋,用红颜色染料将生鸡蛋全部染红,变成红蛋。出嫁的头天晚上,母亲会悄悄地在女儿的嫁妆里,放上4个红蛋,一般是放在箱子里,叫压箱底。第二天女儿出嫁时,母亲还要在陪嫁的红桶里,塞上双数红蛋,再放些红枣、花生、桂圆等,意为祝福闺女早生贵子、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
小时候,吃红蛋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碰到哪家办喜事,急忙跑过去,从大人手上获得一个红蛋,一只手拿着,一只手剥掉一小片蛋壳,总是舍不得吃。左看看,右瞧瞧,在小伙伴面前举上半天,再一点一点剥光红蛋壳,慢慢咬,慢慢嚼,半个时辰,才将一个红蛋吃下肚。有时,吃完红鸡蛋,手也舍不得洗,有意让红蛋上的红染料染上手指,好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对新婚男女的祝福,大都会说:“早日生个胖小子!”一旦真的生了儿子,就是经济条件再差的家庭,也要给大家送红蛋,撑个门面。于是,邻里宗亲,都会前来道贺。有的直截了当地说,给红蛋吃。主家人满脸堆笑,拿出红蛋相送。送红蛋也是有讲究的,如生的是男孩,主家送的红蛋,则是单数,除了不能送1个外,其他单数都可以送。那时,生了个丫头,有的主家人不是很开心,也不吭声。遇到这种情况,乡邻们只是当面道一声“恭喜”,也不会主动去讨红蛋吃。
孩子满月,主家要办满月酒。邀亲戚朋友欢聚一堂,共同举杯庆贺喜得贵子。酒席上,不论菜肴档次高低,但一定要有一碗红蛋,讨个多子多福的彩头。记得母亲每次参加村里或亲戚家里的满月宴,回家后,都会带回两样东西:即水果糖和红蛋。母亲一进门,就从提篮里取出礼物,给我们几个孩子分享。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红蛋,放在门前的石礅上,轻轻撞几下,将红红的蛋壳敲破。然后,一手捏住红蛋,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剥去蛋壳,再用竹片将蛋白划开几块,分给大家一起享用。浓香的红蛋放进嘴里,总感觉有种特别的味道,比平时吃的鸡蛋要爽得多,那滋味美极了。
孩子的满月酒,时间一定是在一个月内,一般男孩在出生后的第30天,女孩是第29天。孩子满月这天,还剃满月头,请有经验的剃头师傅来家里,先要上香、点红烛、放鞭炮,然后,由家中的长辈来烧热水,给孩子洗头、洗澡。剃头时,还在孩子前额顶部,留小撮头发,称为“龙须”,以示吉利。剃完头后,要用3个红蛋,剥开蛋壳后,在婴儿头上分别滚3圈。边滚还要边念:一滚长大读书金榜题名高人头;二滚荣华富贵不用愁;三滚孝敬父母、子孙满堂芳名留。寓示着将来鸿运当头、飞黄腾达。剃过满月头,剃头师傅用剃刀将每个红蛋切成8份,装进盘子里,由家里的其他孩子,或邻居家的孩子端上,分头送给村里其他的小伙伴们享用,说是将来好与孩子做个好伙伴,叫“吃了剃头蛋,不吵又不争”。
满月酒席上,第一个菜就是上红蛋。散席后,主家要给回礼,也少不了送红蛋。过去农村亲戚朋友送礼,多半是提篮送礼的,也叫“水礼”(用现金送的叫“硬礼”)。提篮里一般会装些糯米、面条、鸡蛋等,还有的送几尺花布,或小孩穿的衣服、鞋帽等。记得有一年,我跟父亲去堂姐家送满月礼,一大早,母亲数了40个鸡蛋,舀了两升糯米,买来4斤面条,拿来4段花布,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分装在两只箩筐里,上面盖上红布。父亲用扁担挑起箩筐,一路风尘,径直去到堂姐家。后来我才知道,农村管这送四样东西的礼,叫送“四折礼”,一般是在做满月时才送的。主家给回礼时,给的红蛋多少,也是有讲究的。如果生男孩,要回8个红蛋;生女孩,则回5个红蛋。散席后,将红蛋放在客人的提篮或箩筐里,既表达主人的谢意,同时,也传递着乡村里那种真实而又淳朴的情感。
儿时经历的那些事,时常在梦里萦绕,能够记起的,或印象深的不是很多,而吃红蛋的故事,却一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不觉,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在农村,有些习俗渐渐淡化,但人们对送红蛋的那份真情,一直在延续。
作者:赵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