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出差月余,托我照顾她家的二十多盆绿植。一日,发现放置在书架上的铜钱草被我遗忘了,盆里的水已干涸,所有叶子都像被抽走了灵魂,干瘪无力地趴在陶盆边缘,我急忙灌满清水。次日清早发现盆里的小家伙们竟然恢复了生机,纤腰直立,鲜嫩地能溢出水来。我忽觉无比轻松,生活的压力被一扫而光,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心底泛起莫名的愉悦和感动,持续良久。不曾想一个小小的利他之举,竟让自己受益良多。
几千年来,利他情怀一直与我们交融。我曾在《史记》中看到管鲍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属意功勋显赫的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并未接受,因心怀国家和百姓,他甚至自愿降职并大力推荐管仲。齐桓公听了大怒,昔日的一箭之仇仍是心中之结,愤然离去。从白昼到黑夜,鲍叔牙静静地候在殿前,目光坚定。待齐桓公回来后继续劝言,将世人对管仲的误会一一解开,夸赞管仲的智慧和才能。鲍叔牙的声音,笃定而宽广,如辽阔的天空,消散了齐桓公心中的阴霾。管仲出相后齐国果如齐桓公所愿,而管鲍之交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文人的利他情怀不仅有对国家的眷顾,还缱绻延伸至每个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仍然默许邻居妇人来门前打枣。后来他搬离草堂,写了一首名为《又呈吴郎》的诗,愿草堂新主人为无食无儿的妇人开方便之门。“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字字体谅,句句真情。他的悲悯便从笔墨中缓缓淌出,悄然渗透到人心深处,激起层层涟漪,千百年来不曾平息。
每个利他之举,都始于刹那间的善意,终于给予后的快乐。曾听过一个故事。漆黑的夜晚,有一位盲人正手提灯笼缓步前行,摇曳的火苗氤氲出一圈淡黄色的光晕,像极了掉落在人间的月亮。路人纷纷侧目诧异,一名行人忍不住好奇问盲人:“你为什么提着灯笼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盲人微笑回答:“我听人说天黑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如我一样。原本只想提盏灯笼给别人照个路,不曾想竟也方便了我,你们现在一眼便可看见我,就不容易相撞了。”我细细品味这番话,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便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
感受利他之乐,犹如感受到心田绽放莲花的宁静和喜悦。我想,我已经深深爱上这种感觉了。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