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陕西榆林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人。该村坐落在蜿蜒连绵、群山巍峨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大山深沟里。村里有一条340国道,过去称为210西包公路,从村子的河床上穿过。王家堡的村名年代悠久,历史上曾设过驿站。后来,因是路遥的老家,更是远近知名。记得20世纪90年代一个春季,该村新建的希望学校竣工典礼,当时我在该县广播电视台当记者,和单位同事去采访。因为是第一次去王家堡,心里突发一个念头:何不趁此机会抽空去路遥老家走一走?
会议完毕,顺便查问了村干部,说路遥父亲也来开会了,于是带我在会场寻找。彼时,校园一旁靠墙壁的一棵柳树下的小板凳上,正坐着一个抽旱烟的老头儿,烟杆儿上吊着烟袋。村干部走到他跟前对我说:“这就是路遥的父亲,他叫王玉宽。”接着他对老王头儿说:“这是县上来的人,想到你家看看。”听了村干部介绍,老王头儿笑着边磕烟灰边站起来说:“那好啊。”我看着老人,圆脸,中等个,戴着白瓜壳帽,人显得机智,有精神。相互寒暄了几句,老王头儿便热情地带上我们去他家里。
路遥老家在王家堡的村西头,村东与村西之间隔着一条小河,昼夜不停地由北朝南潺潺地流淌。村东间的一个拐沟里还有一股小溪流,欢跳着汇入正沟的大河里。老王头儿指着小河说:“这里是我家卫儿(路遥小名)小时和村里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他们夏季在河里游泳,打水仗,捉青蛙,逮蜻蜓,可热闹着哩。”童年的趣事像烙印一样铭刻在路遥的记忆中,后来被他写入《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因两条小河汇聚在一起,故冠名“双水村”。
我们在村里弯曲的小路上行走着,跨过小河的过水桥,过国道旁边,再往前行走一段路,出现一道缓缓而上的陡坡,他家就在坡上面。我们一边走着,一边拉着话,没费多少时间,就走上了院子。路遥家里有几孔窑洞,修建在半山腰的黄土坡上。
站在院畔上,环视他家黄土窑洞的坐向,几棵枣树,院落风水,不由心生感叹,就是在这么一座厚重古老、饱经沧桑的大山之下,平凡而普通的窑洞里,竟然诞生了一位著名作家,不由得肃然起敬!
老王头儿把我们领进窑里,他老伴儿见到我们也很热情,招呼炕头上坐。陕北人崇尚礼节,厚道,黄土炕就是最好的起坐之地,有着春热、夏凉、秋温、冬暖的特点。在客气几句后,话题自然转到老人家的孩子。路遥母亲即兴指着窑壁上的相框照片,介绍了家人的情况。老人家有8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各自过着光景。老两口目前比较清闲,享受天伦之乐。老人家指着其中大儿子路遥的一张童年照说:“你们看啊,这就是我家卫儿,他小时候聪明,懂事,放学后经常趴在院子的石床上,或晚上在麻油灯下做作业,看书学习。”此时,他父亲老王头儿也插了话:“那个年代家里缺柴火,做饭取暖不够用,卫儿和村上的娃娃放学后,一起去山里砍柴,在硷畔上可堆了不少,为家里帮着大忙哩。”
我对二位老人说:“您家儿子路遥、九娃我都认识。1982年我去西安参加一个会议,在省作协拜访过他,拉过话。他沉着稳重,言谈之中还关心着清涧家乡有啥变化。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后,我们还有过书信联系哩。认识您家小儿子九娃,是在榆林城朱合作家中,他招待我俩吃了一顿饸饹。饸饹还是九娃压的,他年轻力气大。吃饭时,老朱说九娃是后生,饭量大,就拿大碗吃吧。九娃也没推辞,捞着一个大碗乐呵呵地吃了起来。我们一边吃饭一边拉话,九娃说他大哥路遥,搞创作废寝忘食,十分投入,是他们兄弟姐妹学习的榜样。”老两口听着,点着头乐呵呵地笑着。
因家庭人口多,路遥小时候被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的他大伯家。父亲送他路过清涧县城时,在小吃摊上花一角钱,给他买了一碗油茶喝;把他送到大伯家后,父亲离开时有些不忍心,哄着他说到镇上去赶集。这两个细节,一直让路遥铭刻在心。到了大伯家后,他慢慢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坚持上学,刻苦读书,成绩较好。放学回家,帮助大人干活儿。他从小有个性,感召力强,是村里的“孩子王”。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还有一条东拉河。初稿中这条河原名是东浪河,正式出版时改为东拉河。当时,我看到小说里这条河的名字,不禁联想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东拉河乡政府下面的那一条东拉河。路遥改了书中的河流名,不知是否与我跟他提过这个名字有关呢?不禁回忆起与他的两次接触,一次当面交谈,一次书信往来。
1982年春季,路遥那时候在《延河》杂志编辑部小说组工作,常有小说发表,又是清涧老乡,我对此很羡慕,便去拜访他。在省作协大院里,他握着手问我:“你从陕北哪里来的?”我说:“清涧来的。”他“哦”了一声,笑着点了点头,指着房间里的椅子让我坐下,说“咱们是老乡啊”。闲聊中,得知我在县东拉河乡政府当文书,他说:“东拉河,这个名字挺好啊,是因河起的名字吧?”我说:“是哩。”他说:“有什么典故,水大不大?沟长不长?”我说:“也没啥典故,就在村子的河对岸,有碗口粗的一泓泉水,因对面有一座像一条长龙的大山,人们称之为‘龙泉’。那条河水流不大,但沟比较深长,前后十多里路。”
1982年11月,《人生》单行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很想阅读此书,在榆林的图书馆没有买到,便想直接给路遥写信买书,并在信封里随信夹了钱。一星期后,路遥复了信,说他手头现在没有,建议我向中国青年出版社索购,并退回钱。信封、信纸上路遥的亲笔字迹苍劲有力。得到路遥如此认真地对待,至今难忘。后来,我终于买到了《人生》一书,爱不释手,连看了几遍,触动较大。
大概在1983年,路遥进入了《平凡的世界》的前期准备和创作之中。《花城》杂志1986年第6期发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之前,《延安文学》首选发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的部分章节。时任《延安文学》主编的作家曹谷溪是路遥的好友,也是我的忘年交。他给我寄来该期杂志,并在信中说:“清涧籍路遥正在创作大部头的《平凡的世界》三部曲。《延安文学》首家发表第一部的几个章节,让大家先睹为快。路遥年富力强志向高远,必有大的成就!这是陕北人的光荣和骄傲!”
拿着刊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发现书中写了一条东拉河,并读到一些熟悉的陕北地理情节,不禁感到非常亲切。《平凡的世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连播后,我下乡期间必带着收音机,尽管山区信号不太好,但每集都不耽误,每到播出时间凝神聆听成了一种精神享受。
当下,在路遥故里建起了纪念馆、书苑、小镇、文学村(规划了十多孔窑洞,专门收藏国内著名作家的系列书籍)。路遥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挫折与追求,奋斗与拼搏。这都是无可估价的精神力量与精神财富。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牛一样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敢于奋斗,矢志不渝,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