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将到来了,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儿歌:“八月十五中秋期,仔欲食饼父没钱,哭的哭,啼的啼,父用糯米做粑圆。”
粑圆,就是薏粑。它是海南民间用糯米和椰丝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糕点,也有人叫椰子粑。在过去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如果家里大人们舍不得买月饼,那类似能解馋的食物,就是薏粑了。
别小看这薏粑,在那时,它也算是奢侈品。只有乔迁嫁娶或重要节日,人们才制作薏粑招待亲朋。过去生产工具落后,制作薏粑是比较麻烦的事:要先将糯米浸泡一两个时辰,捞起后用臼杵捣成粉状,再将米粉用水揉软成团。还摘来椰子果和椰子叶,将椰肉刨成丝,用白糖或红糖搅拌均匀。有人还加上炒过的花生米和芝麻,就做好了粑馅;椰子叶则织成扁圆的月饼大小的筐子形状的模子;用揉好的粉团做粑皮,包好粑馅后放进模子里,这样薏粑就做成了。最后将薏粑入锅,用滚水蒸一刻钟即可熟透。这时趁热拿起一个放进嘴里一咬,人们就会顿觉满口甜香……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吃月饼时,母亲总要等到家里人齐了,才拿出一盒“四头月饼”。母亲将每一个月饼用刀割成小块,交到爷爷、奶奶、父亲和早就馋涎欲滴的我们三兄弟的手里。母亲总是舍不得独自享受半块,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问:“好吃吗?”我们都说好吃,并伸手将月饼送给母亲品尝。母亲接过我们的饼,轻轻地在旁边咬了一口,咀嚼着表示赞同,又还给我们。
现在月饼的花样丰富多彩,质量也越来越好。饼馅有传统的“五仁”,有豆蓉、莲蓉、蛋黄和各种肉类、水果等制作材料,还有用各种珍贵食品制作饼馅的,口感更加细腻滑润,包装更加华丽精美。而薏粑从过去的奢侈品也变成人们日常食用的糕点了。人们想吃薏粑了,也不必自己动手,到街上多如牛毛的老爸茶店买几个现成的,就能解馋。
周末的超市人流不少,五颜六色的月饼礼盒都摆在了显眼位置。我拨通了生活在乡村的老母亲的电话,谈到买月饼的事。母亲说:“前天领了养老金,就买了喜欢吃的五仁月饼。胃口已满足了,不必再买。你们中秋节回来,妈就高兴了!”
挂了手机,我感慨万千——月饼和薏粑,它圆圆的形状,都负载着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们追求团圆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如今更是成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小食了。
魏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