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有一家小吃店,专卖肉丸。肉丸是用牛肉、淀粉以及各种调料搅拌成馅料,炸制而成的。因为淀粉多,肉丸很硬,要在清水里泡一晚上,第二天放入锅中略煮即可。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做得好吃,绝非易事。煮肉丸的汤必须用牛骨熬制,汤里的香料也尤为重要,这是一碗肉丸汤好吃与否的关键,也是每家“掌门人”不肯轻易外泄的独门秘诀。
小时候,我经常吃这家的肉丸。说是吃肉丸,但重点在汤上。一碗只有十来个肉丸,但汤可以多盛。汤里可以泡馒头、烧饼,吸饱了汤汁的馒头,竟能吃出肉的滋味。每次去,我都会眼巴巴地盯着煮肉丸的一口大锅,对老吕头儿说:“多来点儿汤。”
老吕头儿是这家小吃店的老板,其实他并不老,只有三四十岁的样子,大概是因为长得显老,便有了这个称呼。他并不在意,有人叫,他就笑着答应,脸上的皱纹堆在一起,像一颗核桃仁。老吕头儿当然明白我的小心思,他掂起特制的长柄铜勺,舀了大半碗肉丸汤,然后从另外一口煮牛肉的锅里,给我添上一勺牛肉汤,最后撒上一点儿蒜苗或者香菜,晃晃悠悠地放在我面前。这么一碗泛着油花、飘着浓香的肉丸汤,每每让我吃得汗流浃背,心满意足。
老吕头儿的肉丸做得好吃,小镇上的人们都爱吃。小店里坐的基本都是老主顾,不用开口,老吕头儿就把“定制套餐”端了上来。谁要大碗,谁要小碗,谁的口味重,谁爱多喝汤,谁不吃香菜,谁爱多放蒜苗,老吕头儿记得清清楚楚。
“几天不见,孩子长高了,来,多吃一点儿,长得更高。”嘴上说着,老吕头儿的手也没闲着,拿起铜勺,给碗里又添了一些肉丸。获得同样待遇的还有小伙子、大姑娘、中年人、老人,老吕头儿的理由也很多:“年轻人饭量大,多吃几个。”“你看你瘦成什么样子了,别减肥了。”“年纪大了,要多吃一点儿,这样身子骨才硬朗。”……当然,付钱时,老吕头儿不会多收一分钱。他说,乡里乡亲的,这几个丸子算啥!
一晃十几年过去,再回到小镇上,没想到这家小吃店还在。老吕头儿仍然穿着围裙,站在热气腾腾的两口大锅后面。“孩子,好久没来了呀!”老吕头儿笑着跟我打招呼,语气却很平静,像是知道我会回来一样。老吕头儿还是老样子,一笑,脸还是会变成核桃仁,只是沟壑似乎更多了。
坐下后,满满一碗肉丸汤又晃晃悠悠地放在了我的面前。尝了一口,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小店没变,小店里的食客也没变,一切都像是多年前的样子。我突然想,人们之所以钟情于老店,除了熟悉的味道之外,可能更多的是被老店那种独特的气场所吸引——几十年如一日,像固守在家乡的亲人一样,亲切、踏实、可靠,让人安心。
张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