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时候来书店?我现在有空。”
“这么早?我还在家批改作业,想着下午再出去。”中秋当天上午,仙姐给我打来语音电话。挂了电话,才看到她已经给我发了两条微信。匆匆收拾一下,就和小恩出门了。
其实,我们是前一晚就约好了的,但没有约定具体的时间,没想到她们都是“早起的鸟儿”。推开书店那道厚重的玻璃门,她们早已坐在那里,两张拼在一起的方形书桌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猫姐带了她师傅寄来的精美小月饼,文姐带了她家的月饼和石榴、猕猴桃,仙姐给小恩带了一小桶爆米花,小朋友喜欢得爱不释口。还有许久未见的小麦姐姐,当然还有在书店工作的狗蛋妈妈。我们在匆忙中只准备了几包小孩子的海苔、几挂老家亲友送来的“绿色”粉蕉。
在书籍的包围下,在书店灯光的映照下,我们吃月饼、喝花茶、饮咖啡、聊生活,离别时,交换着带回一点各自带来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满满的中秋仪式感。去年如此,今年亦如是,只是聚会的人有来有往,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次想聚齐都不容易。
八月十四的晚上关了灯,正要和小恩睡下,窗外的月光明晃晃地洒进房间。小恩跟我一起走到窗前抬头仰望,“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小朋友兴奋地呼叫。“明天是八月十五,明晚的月亮会更圆。我们今晚先睡觉,明晚我们在窗前摆一张小桌子,再拿一些好吃的东西,一边吃一边赏月,好不好呀?”“好的。”小朋友第二天起来她不仅逢人就说:“今晚我要和姑姑一起在房间摆小桌子赏月。”更会时刻提醒我:“姑姑,今晚要陪我赏月哦!”
月亮还没出来,我们便在房间吃文姐送的石榴。我喜欢得不得了,小朋友看颜色漂亮,刚开始也吃,却嫌吐籽麻烦,吃几颗就不吃了。外面响起烟花的“嘭嘭”声,赶紧和小朋友跑出阳台,看了一场又一场免费的烟花表演。小朋友嫌吵,但是捂着耳朵还是要看。回转头,原来月亮早已高挂夜空,只是被我们身后的围墙给遮挡住了。呼唤小朋友过来望月,她不仅看,还念念有词:“月亮走我就走,月亮移我就移。”以往中秋的夜晚,我并没有刻意赏月的习惯,这次答应了小朋友,便在中秋之夜与她赏月赏花赏清秋。然后,我们又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继续看月亮,引导小朋友回想并背诵与月亮有关的古诗,慢慢滑入梦境。“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小朋友用她的童真,帮我把中秋赏月的仪式感拉得满满的。
中秋前还有一个仪式,就是给湖北的师友和桂林的好友寄阳江月饼。今年中秋前又去同一个快递点寄月饼,老板问我以前有寄过东西吗,我说寄过,便拿出三张旧的快递单给他扫描收件地址。看到上面的时间,老板几乎用震惊的语气说:“去年的快递单你还有啊?厉害!”我笑笑,道:“这说明我一年只寄这么一次快递。”时间,若以快递单换算,于他们,从去年中秋到今年中秋,一年就是数以万计的快递单;于我,今年就是去年的折叠。当远方的她们告诉我已收到月饼,她们喜欢,我便欢喜。
十五望月,十六追月,我们的过节气氛渐散,桂林的好友还带孩子着汉服化古妆,到靖江王府前登古城楼追月赏月。她们的小朋友提着玉兔小灯笼,步履蹁跹、笑脸盈盈地奔走在古城楼的台阶上。穿着古装的她们,或手握团扇背立于檐下仰望,或手端果盘回眸浅笑,或坐于石墩抚琴凝望,或在几案前沏一盏清茶待清风明月……看她发的照片配文,虽简短,却味无穷:醒时明月,醉后清风——古南门秋集。他们的雅集,真像今年被花式夸赞的古偶剧《梦华录》一些场景的现实版。
天上只有一枚朗月,各地过节的仪式不尽相同,看月亮的人,各有各的心事,也各有各的心愿,愿我们心事少一些,所愿皆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