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新娘给父母敬茶
唐朝饮茶之风盛行,茶叶不仅成为女子出嫁时的陪嫁品,而且还在唐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与婚礼的特殊形式——茶礼,延续至今。据史载,茶叶与婚礼结缘,始于唐朝。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嫁妆中便有茶叶。之后,茶叶便与金银首饰一块成为出嫁时的必需品,并逐渐成为婚俗礼仪的一部分。在古代,男女双方在相识之初,往往通过赠送茶叶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相见后若中意,则由双方媒人沟通情意,议定茶礼,报送女家。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民间习惯将男方下聘叫做下茶,女方受聘则叫做吃茶或受茶。《红楼梦》中,王熙凤对林黛玉诙谐的说:“你既然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可以看出茶在中国古代的婚礼中被作为重要的礼物。婚嫁风俗与茶礼结下的不解之缘,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为婚俗礼仪之美提供了极其精彩的范例。茶叶寓意着清纯、高雅、珍贵,同时也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如果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茶叶,则意味着她已经接受了男方的追求。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因此,以茶定情成为了当时一种独特而浪漫的表达方式。
中华茶俗中,茶与爱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茶为媒,茶是中国人用于爱情与婚姻的信物,婚姻风俗,自古至今离不开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用茶来表达爱意和传递情感。一杯清茗见证了许多美好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情感寄托。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永世常青。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常用茶来表达爱情的美好和纯洁。许多爱情诗篇中都离不开茶的影子,如唐代诗人元稹的《茶》道:“茶香叶嫩色如玉,煎汤煮泉皆有韵。”诗人用茶比喻爱情的珍贵和美好,表达了对心爱女子的倾慕之情。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男女未嫁娶时,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今年这个冬,要寻一个可以端茶礼、结婚姻的好日子,竟是这样难!”婚姻风俗对“茶”的认同,是茶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一种民间婚姻风俗中的约定俗成。茶礼是民族性的,婚俗茶礼,往往因民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性,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茶礼,反映出不同民族有所不同的风俗习气、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鄂东南婚茶别有风俗,在谈婚论嫁过程中,能表达许多只能意会不便言传之话。在整个男女相亲、订婚、结婚与生育过程中,茶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阳新农村,至今不少地方仍把订婚叫做吃定茶,把“一女不嫁二夫”说成“一家女不吃两家茶”。一般所说的“三茶六礼”,是整个婚姻礼仪总称,在阳新、大冶、通山各地通用。启动婚事有启节茶,订婚时有下礼茶,结婚时有定茶礼,同房时有合枕茶。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吃茶,聘礼也称之为茶礼,结婚时拜见长辈要拜茶,长辈送见面礼称茶包。其中“三茶”有三套程序,三种说法。一是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三大节日,男家要向女家送茶礼,以示婚约存在。旧时阳新送茶,有“七包饼子八包茶”之说,茶比食品还多。现在“三茶”仍然要送,多改为衣物和食品,但仍叫“三茶”不叫“三礼”。二是指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三是指“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男子向女方提亲当然少不了茶叶,相亲茶就是以请茶、吃鸡蛋来表达对婚事的意见与态度,非常有特色。男女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往往注定一世姻缘。如何表态?如彼此动心,要亲口说出满意又害羞,如不来电,要说出不满意又怕尴尬,此时此刻的品茶过程尽可传达男女双方准确意思,真是含蓄可靠。姑娘待字闺中时,来串门的媒婆和小伙子特别多,一家有女百家求嘛,因此姑娘家往往要备上好茶,以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即俗称毛脚女婿),此即毛脚女婿茶。如果双方相对了眼,当姑娘上第二碗茶时,男方将红纸包好的茶盘礼放在盘上,俗称“压茶盘”。因此人们不便直接问姑娘家是否有对象,通常是问:“压没压茶盘?”男女双方对上“八字”后,经双方长辈同意联姻,由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金,如女方接受,则谓之受茶。
结婚之日,男家先送酒肉,谓之启节,是启动婚姻之意。送酒不送茶是因为酒为阳性,象征男子阳刚之气。女子嫁妆里面要有一束茶苗用红纸包住,另有茶叶、米花、芝麻、川芎等,谓之陪嫁茶。带茶不带酒是因为茶为阴性,象征女子阴柔之美和贞洁之身。婚礼用茶之处甚多,可以说新娘进门之后,必须处处以茶开路以茶行礼认人的。男方迎亲队伍到女家接人,喝了茶还要向女家付红包,称茶钱。送新娘的伴娘到了男家喝了茶,要向新郎讨茶钱(红包)。嫁妆到了,牵轿娘为新人铺床,放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以示早生贵子,床上还撒几片茶叶以示清敬和睦长久。结婚当晚,新郎陪伴新娘请父母(公婆)吃茶,此时新娘则一改以往对男方父母叔叔阿姨的称呼,随新郎叫声“爸爸喝茶,妈妈喝茶”,这一改称,意味着新娘从此成了男家的媳妇。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前要喝交杯茶。洞房花烛夜,合枕茶非常有讲究,一对新人要羞答答共饮合枕茶。这时,由新郎捧茶,用双手递一杯清茶,先给新娘喝一口,再自己喝一口,意味着完成了人生大礼。婚礼过后的第二天早晨,新郎新娘洗漱、穿戴后,捧着盛满香茶的茶盘,向公婆献茶行拜见礼,这就是拜茶。公婆喝了茶,即摸出红包放于茶盘上作为见面礼。之后再由新娘的小姑带领新娘去向各位亲戚朋友敬茶并一一收红包,这叫做喝新娘茶。女子结婚后,由娘家备发芽蚕豆、茶点分送双方亲邻,谓大接家茶。女子出嫁后,父母看望女儿时,要随身携带一两茶叶(最好“雨前”茶),并半斤烘豆、二两橙子皮拌野兰麻,称之谓亲家婆茶。望朝之后,新媳妇的婆婆要至女方家请亲家公、亲家婆及亲家面上的近亲至自家喝喜茶,称为新娘子茶。
婚礼茶中最热闹的要数抬茶和闹茶了,现在已用闹洞房代替了抬茶和闹茶。旧时阳新、通山农村都兴在婚期连续三夜抬茶闹茶,行茶令,只赏不罚,“结婚三日无大小,见了舅爷喊老表”,可以乱闹的。当主婚人宣布闹茶开始时,新人双双抬起一茶盘,盘中有一枝红烛和四只斟上香茶的茶盅。茶抬到哪个亲邻面前,亲邻就得说上一段茶令才喝得上茶。说得文雅的,很快就喝过去了。但闹茶就是要俗,要荤段子,甚至要粗俗,肉麻,把茶令解释得不堪入耳,新娘羞得无地自容,洞房里笑声不断。新郎新娘通过抬茶闹茶,可以增进了解和心灵交流,对日后夫妻感情有很大作用。
婚茶中规模最大的是婚期过后,新娘用带来的陪嫁茶或娘家送来的郎舅茶请全村妇女集喝结伙茶。所谓结伙茶,指新媳妇用茶与全村妇女逐个认识,以示从此加入她们的行列成为今后生活的伙伴。
可以说,茶见证了一对新人相识相知相恋的美好幸福的过程,茶叶在婚礼中成为了传递爱情和祝福的媒介,茶礼是通向幸福的桥。
作者: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