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个人目标,当下许多人游走他乡,游走的地方多了,部分人对家乡的情结淡了,但对于出生地,或是给予生长环境的地方,依然充满深情,扎根深处也是常态。
对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古人外出不易,回家一趟也难,于是,思乡成了心中的向往,甚至是一生的信仰。那些身居要职,却得不到重用,甚至被贬他乡,对家乡的渴望便是永远的痛,可是当时境遇不允许自己回家,只有对着家乡方向眺望,对着天空沉思,渐渐地,把乡愁凝结成的明月、踏成足迹、吟诵成诗句,放在游子的心灵深处,当寂寞来临,或是重大节日到来,游子轻轻拿出这些寄托物,在心底呼唤、在眼中凝成泪滴。
家乡是一种牵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大家熟悉的诗句燃起多少人对家的向往。唐代王维对家深情渴望,流传到现代,依然带着家的温情。时光穿越到王维生活年代,年少的他告别家乡亲人一个人走上追求功名的道路。世事难料,生活不易。他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七十岁那年的重阳节那天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此诗中,王维提起家人想他,“插茱萸”的时候少了他一个,其中的无奈与黯然,只有他能体会得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思乡更为深刻,那年,他的妻子永远离开了他,此后再无“共剪西窗烛”场景出现,留下的,只有片片孤独与深深思念。苏东坡发出“夜来幽梦忽还乡”的感叹,既然无法抵达家乡,“此心安处是吾乡”就把家乡的思念埋在心底,能够把心安定下来的地方就当作家乡吧。
家乡是出发的地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盛唐之音,这一笛声悠悠传到中唐,李益夜里在受降城悄然听见。不提思乡,不提回家,表达一个人愿望就可以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们对着长空远眺,那颗星星的下面,亦或是远方的山后面,就是我的家乡吧。离家这么久,思乡情越来越浓。何处是归期?星星无语,只有长长的夜在思念中送来长长的泪。
家乡是游子心心念念的归宿。王湾在一首七绝《次北固山下》,贡献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千古名句,王湾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但他又何曾一刻忘记了家乡洛阳!不曾忘记,只因家乡早已留存在灵魂深处,永远无法忘记。
张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