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吴川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月饼之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家乡的月饼,实在有着特殊的情愫、太多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将近中秋节时,父母要是说上一句:“明天做月饼!”能令我高兴得作上一夜的甜美梦。第二天,早早的便起来,屋里屋外地跑,等待着那一个时刻的到来。
做月饼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你看:和面的、擀皮儿的、切火腿的、炒五仁的、印月饼的、烧火的、烘月饼的,各有分工,人人都能帮上忙,个个能露一手。
我最拿手的便是印月饼。当父亲和好了面,哥哥就将面团扯出好几大块,用擀面杖来回的压平、压宽、压薄,然后在饼皮包上馅球,再用虎口上推,直到收口搓圆,交给我。我就把包好的馅球放入月饼模具,按平,压出花样来,然后在桌子上轻轻一敲,月饼就从模具里出来了。这时的月饼表面就有了好看的花样和图案。放入柴火烤炉烤起来,快出炉时已经香气四溢,令我们馋涎欲滴。
月饼虽然是烘好了,但是还是不能吃的,一是月饼烘好后,必须要放在米缸回油几天才好吃,二是当时的日子较穷,月饼只能收藏到中秋节拜完月亮后才能吃。
天天守在米缸前,扳着手指算,好不容易才盼来中秋节这天。一吃完晚饭,我就密切地注视月亮的动向。拜完月,家人便围坐在阳台上赏月。皓月当空,父亲还会给我们讲嫦娥、吴刚、玉兔、广寒宫等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听着听着,有时真想揽月一游,看看广寒宫里美丽的嫦娥仙子,是不是还在那儿寂寞地挥舞长袖……
听着神话传说、品着香茗、吃着水果、小口品尝着外皮酥脆馅料香甜的月饼,屋旁那棵夜来香淡淡的清香夹杂着月饼的甜腻弥漫在空气中,氤氲出最熟悉的味道——亲情。
之所以说是品尝月饼,而不是吃月饼,是由于家里共有五兄妹,人多饼少,母亲只能给我们每人分一小块月饼。还好,我是五兄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受宠的一个,所每次我都能独自分到二小块月饼。
月饼拿在手里,我总是会深深地闻上一会儿那香甜的味道,闻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小块月饼,一小口一小口地轻轻咀嚼、慢慢地品尝,好让那香甜的味道在我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家里生活也渐渐的好起来了,几个哥哥也参加了工作,每年中秋,家里的月饼不仅任我吃,而且年年有余。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秋节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作为“中国月饼之乡”的吴川,市面上的月饼品种也越来越多,有伍仁、豆沙、莲蓉、冰皮、水果、海味、无糖等等大约40个品种。月饼大小也从1千克至7.5千克不等。由于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香酥爽口,色香味俱全,价格也适中,所以也很少人在家里烘月饼了。但我总感觉过去家里烘的月饼是那么有滋有味,又香又甜,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浓浓难忘的亲情……
杨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