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儿子去外地读大学了。第一个离家的中秋节,他该怎样度过呢?
当地的月饼是否可口?寝室的同学是否合得来?学校有什么活动?对那个城市是否已经熟悉?人生的规划是否启动?
他不主动说,我也忍住没问。
一个在父母身边生活了18年的男孩子,离开家,也许向往已久。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父母的监督,那该是怎样惬意的自由!作为父母,我应该懂得并学会适时退场。但道理归道理,我还是说了句:“要定期跟我们联系啊!”
“最近没什么大宗花钱的项目可以要你报销的。”他直言不讳。
我这提款机的意义。
我想起了他小时候,整天地缠着我讲故事,让我读我以他的口吻给他记的日记。他会拿着小板凳,乖乖地坐在那里等待。日记里那些他还不能够记得的时光,给他带来很多快乐。
“我8个月零2天就会说话了,对着爸妈的结婚照不停地叫爸、爸、爸、爸……”
“我一周岁时,已经能够背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妈妈总是从学校回来就问:‘大儿,想我了吗?’我会说:‘想我了。’‘不对不对,是想你了。’妈妈纠正道。我就会说:‘想乙(你)了。’”
“两周岁时,妈妈和爸爸一边做饭一边谈论屈原的《山鬼》,等坐到桌子前吃饭时,我就说:‘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他们两个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就哈哈大笑了。”
“我做过一件蠢事。我26个月的时候,姥姥姥爷到我们家,姥爷总是喊我外孙子,我下楼和小朋友玩,也喊:‘快来呀,快来和外孙子玩呀!’很多人都笑了。”
……
大一点,我带着他去图书馆看书,他走累了,我就背着他;背累了,就抱着他;累得走不动了,我们就找个街上的椅子坐下来聊天,他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我有十万个为什么要解答。
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接他晚了几分钟,发现他和同学一起走,我悄悄地在后面跟着,走到市场的路口,同学都走了,他一个人一边向前走一边从裤兜里掏出纸条,看一眼,收起,过了一会儿,又看一眼。我悄悄地跟着,直到他不再看纸条时,才追了上去,同他回家。他说,他在背诵陈与义的诗歌。他小学二年级就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原著,而且能熟背这两部书的结尾诗。两部书的情节随便问,都难不倒他。我惊诧不已!他说,他已经读了三遍。我和他爸都是教师,在学校看晚自习不在家时,他就自己在家看书,无论谁敲门都不开,他知道爸妈都带着钥匙。敲门声是有过的,他当时是怎样战胜恐惧的呢?是不是看了书中那些英雄好汉的情节,壮了胆呢?
往事被流水带到并不遥远的地方,它们在那里静候成长着的我们时时回眸。
外面阳光很足,热热的,我在床头倚着,眼前渐渐朦胧起来,他大约六七岁的样子,闹闹的,不让我上班。我心里想着第三节有课,他却缠着我不让离开。后来,他靠在我的右肩睡着了,我一动不敢动。他亲近着妈妈,而我仿佛忘记要上课的事情,幸福地看着他熟睡的稚嫩小脸。忽然,梦醒了。我的右肩,还沉沉的,不敢动。
小睡很短,醒来,依然不想动我的右肩。这个中秋,白日里阳光充足,我清醒地躺着,今夜的月,也一定很圆,我想。
我做了一个好梦,今年的中秋是最好的中秋。
葛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