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归的渔船,拍岸的白浪,飞翔的鸥鸟……“渔人码头”——这名字带一股浪漫意味,然而于旧时的记忆里,我并不喜欢这码头。
我姑妈一家曾生活在码头边上,住的是姑丈单位——“湛江水运公司”的过渡宿舍。宿舍是几排瓦屋,一间不过十来平米,姑妈一家七口就都挤在这逼仄的空间里。
码头的腥味很浓。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爱集结在沙滩上开心玩闹、游戏,但大人心里的苦闷、压抑,不难察觉。
水运公司的单位住房因资金不够,建建停停,历经好多年方竣工。我姑妈一家等来等去,才得以搬离这里,住进新房,个中辛酸又岂他人能懂。
现在,渔人码头已改了风光。书有“湛江渔人码头”的牌坊高高树于码头广场前,灰、粉两色中华海豚于广场之上逐着蔚蓝的海浪起飞。广场上主要有“中华古文化馆”,以及海鲜美食店。文化馆含“文化展馆”,及“文化产品交易馆”两部分。
广场的地下室是“海鲜交易市场”,渔船的尾货多便宜过给小贩,他们多在这里卖。既是尾货,品相也就没那么好,价格于平时也就略低于菜市场上的。但逢初一、十五,因为是“潮水”,海鲜又多,价格又美丽,品相好的也有。
码头临海处有一观海台,常有钓客排在台沿持杆垂钓,也会有画家来这面海创作,他们都很安静。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这座小城工作,便不时来这里看看海,看看渔船。每次来,我总要在观海台上呆一阵——扶着栏杆吹风,听浪涛拍岸,或猫在一角看这些安静的人。
放眼循望对岸,自北而南,南油、麻斜岛、南三岛、特呈岛如温柔的臂膀环护着长长的海湾,南三大桥如雄赳赳的长虹朝着特呈岛横跨过去,突破了海水对脚步的阻绝。各岛皆林木茂盛,郁郁而葱葱。
岸边泊着没出海的渔船,还有游艇,这些游艇主要带游客到特呈岛的。“特呈岛通道”就建在观海台左侧,到地下室的售票处买了票,便可经通道上游艇,过去特呈岛。除了经营特呈岛专线,这些游艇也可以带游客出海观光。那些去寻找风景的人,落入我眼里也是有趣的风景。有次见到一队年轻人说说笑笑着走上一艘白艇,他们站在艇边惬意笑闹,个个意气风发,海风撩动女子的长发,扬起青春的律动,这种美,直能把人迷倒。当白艇激起雪浪,向着大海巨大的蔚蓝冲去,我甚至怀疑会有神异的力量因了这些年轻人而在海上幻化出奇妙的美来。
若租一艘游艇搞小聚会,应该很不错。特别是到了夜里,泊艇海上,看星辰,赏月亮,听海妖吟唱,该多妙!
“特呈岛通道”左边原是“海鲜地摊”,海鲜搬到地下室交易后,这里便改做非机动车停车场了。继续向左走尽“海鲜地摊”原有渔船接驳栈道,栈道斜探入海,渔人将船驳靠栈道,便可将捞获的海鲜从栈道运上岸。栈道口有大磅秤,贩客就守在这里,海鲜一上来马上交易。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曾取这栈道为景,旧栈道现已拆除,新栈道建在观海台右侧,还接了一道浮桥。有了浮桥,海鲜交易更方便了,从浅海、还有鱼排回来的小船直接泊靠浮桥,小贩们把载货的三摩经栈道开上浮桥,渔民直接用大网兜从舱里把海鲜捞上来过到小贩的货桶里。大大的“网拖”船,将嵌满鱼的网交给“鱼仔艇”拉过来,连鱼带网卸到浮桥上让工人帮忙下鱼。
渔船下午一点多便陆续回来,到了这个时间点,小贩们就开始陆续驾着他们的三摩冲来码头,冲下浮桥去拿货。货一拿好,他们立马赶往各个市场零售去了。他们要跟时间赛跑,跑得越快,海鲜能卖出的价钱越高。鲜活的鱼虾在大大的货桶里“噼噼啪啪”打起水花,延续海里的欢腾。
到了四点左右,渔船就差不多都回来了。卖空货的渔船就一只一只,或一排一排地泊在海边,荡漾在波涛之上,慢慢消褪着一天的奔波劳累。码头便开始安闲下来,静静等着进入夜的怀抱。
天气晴朗时,当夕阳悄悄斜入海平线,霞光便迅速覆了海无边的蔚蓝,金灿灿的闪片不停晃荡起伏,就像铺了亿万张鳞鳞金甲在海面。归巢的鸥鸟,成群穿掠霞光的胴体,投向远处茂密的林木。
这个点,码头上常会出现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推出镜头对着海面细细取景。每摄好照片自审时,他们脸上便露出陶醉之意,欢喜之色来。这样的图景,摄入长短镜头,或落入画家的纸上,必定更美了!
水运公司分给姑妈家的是两居室,现在姑妈家又添了一套大新居,饱经辛劳的一家人,也慢慢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脏乱的渔人码头也变得这般美好了。我们这座滨海小城,发展的脚步虽慢了点,但吃苦耐劳的小城人还是慢慢生活得越来越好,小城也慢慢变得越来越美了。
秋风起,海鲜肥,这个季节的渔人码头也就更能勾动人的心思了。夕阳西下时,码头广场上灯火渐明,海鲜美食店慢慢热闹起来,各色海鲜诱人的香味恣意飘逸,霸道占据人的鼻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