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餐桌上,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饮食文化。红烧肉作为一道家常菜,发源地虽难以考证,但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足以证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我家的情感纽带,尤其是父亲做的红烧肉,充满了家的味道。
父亲做红烧肉时,先把肉仔细地洗干净,切成大小均匀、四四方方的肉块,然后在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肉块、生姜、葱段、料酒等,用火煮,煮出泡沫和杂质,再把肉块捞出来,用冷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接下来,父亲就开始炒糖色了。这是做红烧肉最关键的一步,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白砂糖倒进锅里,加入少量的清水,用小火慢慢地熬,熬到糖液变得黏稠,泛起金黄色的泡沫时,就迅速把肉块倒进锅里,翻炒均匀,让每一块肉都裹上一层金黄的糖色。这时,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甜香了。然后,父亲再加入适量的生抽、老抽、料酒、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又添加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地炖。炖的过程中,父亲还不时地揭开锅盖,翻动一下肉块,以免粘锅糊底。炖上半个小时后,锅里的汤汁渐渐地变得浓稠了,肉块也变得红亮油润。父亲就撒上适量的盐,再翻炒几下,收一下汤汁,一锅香气四溢、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就做好了。
每当这时,我们兄妹几人会迫不及待地围在灶台边,眼巴巴地看着父亲手里的铲子,咽着口水,等待父亲给我们盛红烧肉。父亲总是慈祥地先给我们每人盛上一大块,然后才给自己盛上一点。我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大口大口地吃着,满嘴都是油,父亲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
有一年冬天,父亲突然病倒了,住进了医院,我急忙赶回去看望他。那天中午,我在医院的食堂里给父亲买了一份红烧肉,但他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说:“这红烧肉做得不好吃,没有我做的好吃。”我尝了一口,感觉还可以啊。我想,或许父亲是想念他自己做的红烧肉的味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病情好转,能够下床走动了。他坚持要回家,非要给我们做一顿红烧肉吃不可。我们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回到家里,父亲就一头扎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看着他瘦弱的背影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我心里酸酸的。其实,在我的感觉里,父亲做的红烧肉并非完美无缺,在口感上或许可以更加细腻一些,调味上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做适当调整。
前不久,看着父亲喜滋滋地将红烧肉端上桌,我突然明白,父亲爱做红烧肉,其实就是要给我们一种家的温暖,一种爱的传承。
作者:魏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