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炎威未减,天气还有点燥热。来到攸县东部山区,还有点微风送爽之感,举目四望,田野金黄,稻谷飘香,尤其田埂上一蔸接一蔸的黄豆,号称“八月黄”,叶绿荚满,透出诱人的风采,令人遐思,联想起这满垅满岭缠绕的田埂,还有那“搭田埂”的农活……搭田埂,是攸县话,也有的叫作田塍。这是苦力活,但意义不小。
春天,满田野的新田埂搭成了,一坵坵水田如网似鳞,那田埂,或弯曲,或笔直,如今寂静摆放姿势,编织着一幅幅水墨画的图景,那就真正预示着水稻插秧时节快来啦!
对农家来说,这似乎是无声的指令。在搭田埂之前,所有准备种水稻的田,不论是平坵的或山坳的田,必须挖除田岸杂草,斜边挖掉老田埂一半,接着犁翻初耙,特别准备田埂边足够细匀的泥巴;搭田埂后,十天半个月开始插秧,在此之前必须将田进行第二次犁耙浪平。插秧时,新田埂初步硬化,田平如镜,担秧人、插秧人赤脚走在田界上面,脚下新泥虽韧仍柔,透出的清爽气息直抵心田。
这些蟠龙般缠绕在广袤田野上的田埂,那可是农村汉子们的杰作!在天公作美或晴或阴不落雨时候,也正适宜搭田埂农活。他们腰间系上“萝卜巾”,带上两把锄头,一为四齿锄头,又叫“四齿耙”,一为宽边板锄,又叫“板耙”,当然各有功用。“农夫荷锄语依依”,此时竟俨然如出征将士。
搭田埂者来到田边,先会察看一下田间存水量是否适当,因为搭田埂只需少量水,水太深影响田埂成形质量。其工序是,先用“四齿耙”把田泥一锄头一锄头搭在老田埂斜面上,搭成新田埂雏形;搭一段距离后,又回过头来,再用“四齿耙”把成雏形田埂,从上方、侧面一下连一下地抖动,使之达到密实并使表层有泥浆;然后,搭田埂者又检视,对不均匀凸起处,再次行使“四齿耙”功能,削匀抖正。最后,“板耙”的功能发挥,将新田埂上方、侧面溜光,攸县话叫“烫光”,这是搭田埂最末一道工序。经此工夫,新田埂展现靓丽风采,上面用“板耙”几次溜成留下的衔接线,竟似五线图谱上的几条线,那田野里动人的乐章,定会在这田埂上最先谱写。
当然,农友们费力费心搭成这新田埂,不仅是让田垅增添光彩,让人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综合实用功能。首先是蓄水,新田埂把每坵田的水稳稳当当拦蓄,成为了秧苗成长的生命屏障;其次是方便人们往来田间,担秧插秧、中耕、施肥、治虫等农活;还有,就是在田埂上种“八月黄”黄豆子。在水稻秧苗插后不久,人们在田埂上种黄豆了,但见农家汉子,在田埂上挥动“生土耙头”,用耙背头在田埂上等距离磕打一个个小坑,紧跟其后的女子,则在每个小坑里种上豆子或豆苗。种豆子是在小坑里放几粒豆子,然后在上面放上一把黄泥细土,日后豆子发芽,破土成豆苗;种豆秧是将已培育的二叶豆秧苗,每个小坑中放上上三根左右,在田里抓把泥巴抚平,让豆苗露头即可。田埂上种黄豆,攸县东部山区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普遍进行。山区稻田坵块多,田埂多,尤其是山冲梯田,层层叠叠,让田埂黄豆成为产业。
种在田埂上的黄豆,仅个把月光阴,豆苗已亭亭玉立,此时,你仅需要往田里掏一大捧泥巴,放在它的蔸部周围,拍打抹光,似乎告诉它,豆苗呀好好长吧!此后,无须浇水施肥,也无须耕耘治虫,历经几个月,它们呼呼长大,开出蓝白色花,结着青绿色的荚,又吸田边之养分,纳天地之精华,豆荚慢慢鼓起,颗颗黄豆在母腹中躁动。农友们则耐心地期待着它们的成熟,妇女儿童们却显得迫不及待了,要煮青黄豆先赏为快,正所谓“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待至农历八月,秋风乍起,黄豆叶黄,豆子饱满。农友们便到田埂上将一蔸蔸黄豆连根拔起,挑回家将它们束成一扎扎,用竹杆置于屋檐边,让其自然风干,之后再适时取下,放在晒谷坪上用木杆竹杆捶打,一颗颗金灿灿的黄豆蹦跳出来,汇成了黄豆子阵营,这就是享誉四方的攸县“八月黄”黄豆!这“八月黄”可是农家一宝,将黄豆放在铁锅里炒一下,皮爆籽熟消热后,就成了香喷喷的零食,若炒作中加少许盐油,出锅后又成了响当当的下酒菜,米酒加油炒黄豆,简直是友人相聚的绝配!若把黄豆用水稍泡后,加盐油和细碎青辣椒热炒,又是一碗青椒皱皮黄豆,那又是下饭的“妈妈味道菜”。当然,“八月黄”还有更大神奇,以它为原料,配之以得天独厚的泉水,制作的豆腐,更是了得!“攸县香干”,享誉中华,走向世界,霉豆腐、百叶豆腐、油豆腐、活豆腐等豆腐系列食品,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至。
如今,耕田插秧收割等不少农活开始实行机械化,但搭田埂还是人工,但愿田埂不要被水泥代替,让搭田埂这农活留传下去,让田埂上的“八月黄”延续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