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攸县城出发往北走106国道二十多里地,下国道往左走100米处,有个小村庄,那就是我的家乡。那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近乡情怯,每当我走近家乡,就会勾起童年的许多往事,心里就油然而生深深的爱意。
记忆最深的是家乡的清泉。在我们村子的东边的山侧,有一口小井,四四方方的,边长一米左右,井台上铺着青石板,井水清澈见底,泉水从井底的石头缝里冒出来,形成一串一串的水泡泡,可井水总是保持在离井口一尺左右,石板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玩。井壁上飘着绿色的丝苔,井水冬暖夏凉,冬天井中冒着热气,井水温热,姑娘媳妇们总是把衣服端到井台上洗,这样手不冷。而且约上几个人,又可以拉家常讲笑话,轻轻松松就把衣服洗完了。到了夏天,井水冰凉,每当收工回家,人们都到井里舀上一碗清泉,咕噜咕噜地一口气喝完,再用这泉水洗一把脸,顿时身上感到凉嗖嗖的,舒服极了。快要接近下班的时候,孩子们就拿着勺或小桶,把井水舀好准备给爸妈喝,所以我们村里有的人家,从不烧茶水,一年四季就喝井水,这水喝到口里有一丝淡淡的甜味。到了傍晚,那些贪凉的小伙子,他们提着桶三三两两地在井台边洗澡,去掉一天的疲劳。
离井台四五米处有一棵伞形的桂花树,树干很粗两个人合抱也抱不完,树冠的直径有四米多。每当八月金黄的桂花开了,一朵朵一串串美丽极了,满垅清香扑鼻。一条青石小路,弯弯曲曲通到村里。每当中午,桂花树正好把井边的大阳遮住了,井边上凉风徐徐,我们这些姑娘和那些年轻的媳妇们,带着要洗的衣服或手工活,坐在桂花树下边干活边说着心里话,口干了喝一碗甜丝丝的清泉,甚至不安分地打闹,惬意极了。到了傍晚,村子的上空炊烟袅袅,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这时你沐浴着太阳的余晖,看着人们匆忙的身影,闻着饭菜的清香真有种微醉的感觉。
井里有好多鲶鱼,有一次,我的叔叔家把井水舀干,抓了一大脚盆鱼,清一色的“石毕鲶鱼”(方言),这鱼肉细嫩,味道鲜美,又没有碎骨头,很适合老人,孩子吃。听老人说,这井有一条暗洞一直通到山西侧的小溪,这鱼就是从那里游过来的,但这也就是传说,没有人考证过。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吧,每隔十多二十天,就有人舀井,名义上是掏井,实际上是惦记着鲶鱼的美味。
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一次,那是我那瞎子奶奶。她说眼睛痛,火气重,想吃点鱼汤熄熄火。那天下午,我和一个玩得好的姐妹春文,提着桶子,带着盆到井台舀井。开始,我们俩同时舀,一会儿就舀去了一半,到了后面只能一个人下去舀,一个人在上面提。下面的人要泡在冰冷的水里,因为井口小,提桶的水晃荡,就会把下面人的头和衣服浇湿,因为是我叫的她,所以我勇挑重担,跳到水里舀水,她在上面提,配合默契。一会井水舀干了,但是只捉到八条小鲶鱼,每人分到四条鱼,真大失所望。回家后我把四条鱼分两次蒸给奶奶吃,奶奶吃得津津有味,说吃了以后,眼睛也不干涩了。我不知道是奶奶安慰我,还是真的好些了。但听了以后心里很舒服。觉得一下午的劳累也值得了。
初中的时候,我母亲患病,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所以每年从队里分的粮食和钱都很少,因此,每到农闲时,父亲都到外面打工,赚钱给我交学费,赚回来的钱除了交队里记工分的钱,也剩不了多少,所以我的学费有时不能按时缴纳。我每次回家,爸没有回家就没有钱拿,所以就赖在家里不去学校,母亲就拿着杂竹(把竹剖开四块留出一段不剖抓手,一挥就发出啪啪地响)赶我走,每次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走到井台边的桂花树下坐着流眼泪。等到别人发现了,告诉妈妈,妈妈又拿着杂竹来赶我,看着娘瘦弱的身子,不想让她生气,只得捧把井水洗把满是泪水的脸,不情愿地往学校走,然后等父亲回家把钱亲自送到学校。
每当我心情不好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往井台上走,坐在井台上,看着清澈的井水中自己的影子,喝一口清泉水,心里就沉静了,就舒服了。
如今,当地政府把水井做了很好的保护,井台用水泥筑平了,并且做了井围。井台上备放了桶,勺子,方便过往行人喝水。
前两年,我不间断地要儿子开着车子,到家乡拖水喝,其实我喝的不是水,而是对家乡这份依恋,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