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去说过年,现在民间仍然喜欢称之为过年。我童年生活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是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当到了年末,我们就计算着还有多少天就到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上平时很少吃到的肉和各种美食,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领到一些压岁钱,可以肆意自在地玩上一段日子。
为了迎接新年,人们从农历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陆续打扫卫生,里里外外都收拾一遍,抹桌凳,扫屋脊,擦火灶,洗餐具,各家各户都弄得干干净净。十几户人家公共的“屋厅”尤其要搞得彻底,上面供奉的祖宗香炉要擦得一干二净。小孩呢,则在大人帮助下,从头到脚都洗得白白净净。各家各户都在门口贴春联。
到了除夕,各家早早准备了“三牲五礼”到社公处拜神,到屋厅祭祖,到厨房祭灶君,然后做好年夜饭,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年夜饭其实只有平时自家饲养的鸡鸭肉,年前买的猪肉和用米加工而成的糍粑、米粽等,但也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餐了。吃了年夜饭,我们小孩子就举行各种游戏活动,跳绳啦、老鹰抓小鸡啦、抛石子啦、打扑克啦……一直玩到晚上十二点“上香”的时候。“上香”就是每家的大人点一把香插到屋厅的香炉上,祈祷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心想事成。“上香”的过程要非常谨慎、不能有差错,因为这预示着未来的一年是否大吉大利。上完香,然后燃放烟花爆竹。这时候,几乎远近都同时响起爆竹声,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在爆竹声慢慢变得稀疏、逐渐消失以后,人们陆续去睡觉,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
大年初一,是过年的高潮。这天早上,大人告诫小孩讲吉利的话,不能讲粗话。同一个祖宗的各家各户,老老小小要集中一起举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见了面首先说“身体健康”“新年好”之类的话。人们穿上新衣服,姑娘们则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大人们点上蜡烛和香,统一摆上“三牲五礼”,按照辈分由高到低排列,祭拜祖先的活动就开始了。
祭拜完毕,就是燃放爆竹,每家都拿出最大的爆竹燃放。霎时间,爆竹隆隆,红纸碎满地。放完爆竹,大人们开始分发压岁钱,不论是谁家的孩子,人人都有份,这时候每个孩子的手上兜里都塞满了钱,老人也会得到祝福和“利是”。
大年初一的圩日格外热闹,各种摊点比比皆是。儿童玩具啦、各种小吃啦、有奖游戏啦、烟花啦,样样都新鲜好玩,口袋中的压岁钱可以满足小孩子的欲望。公社里的球场正举行着篮球比赛,围住观看的人里里外外好几层,发出阵阵喝彩声。
正月初二称“开年”,各家照例要拜祖先拜社公。然后开始了走亲访友活动,小孩跟着大人探亲戚,可以看到其他地方的热闹,回来时又可以收到不少的压岁钱。亲戚来到家中,大人们热情地招待,难得在一起叙旧聊家常。这种浓浓的年味,这样幸福的时光,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有人说过,幸福是过后的回忆。感谢生活给我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有最值得回忆的传统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