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工作,四处奔波,南边那个海岛是去得最多的地方之一,吸引我的,不只是五指山、万泉河和娘子军营地,不只是旖旎的天涯海角和举世瞩目的博鳌,还有在那闻椰风触海韵的江西人。
我记忆里的文飞、老沐、品成,便是其中难忘的几位。
认识文飞纯属偶然,同行相见,乡音起共鸣,瞬间便热乎起来,互粉之余便聊起了江西,说到动情处,文飞会愣许久,涌出热泪。乡情沉在心底的那缕亮色永远是家乡。
他是首批闯海人。海南建省不久,便从南昌奔赴椰岛,凭着新闻功底加勤奋敬业,不久成了骨干记者、报社总编、电视台长,后来又当上了机关的部门领导。
那夜,热情的他带我到著名影视基地餐厅,从家里端来了热乎乎的莲花血鸭,边拌着饭边说厨艺。异乡的家乡味让我连吃了三碗,那份辣让我额头下起了雨。餐后,他动情地唱起了歌“同志哥,请喝一杯茶”,还有那首红遍中国的《映山红》,他说,江西的歌好甜。
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有次,他来南昌,提了两个要求,一是陪他好好看省城,二是私人请他吃了莲花血鸭。临别,他碎碎念着:家乡变美了,血鸭更正宗了。
终于有天,我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年过半百身为正处的他竟然辞职了,清理办公室物品还发了朋友圈,说这叫来去无牵挂。他组建了自己的“一城一影,一业一影”工作室,多年后竟拍出了数十部电影,主角全是普通人。
海日曾相识,重逢已隔年。在北京见到文飞是在他的工作室,城中心小区内连通居民屋的一楼,工作室有模有样。再度相遇,友情如故。我终于问起了他年迈辞职之事,他只淡淡地说了句:干自己爱干的事,方有成功的感觉。聊起他做活动拍电影,娓娓动情,话题一直嗑到了太阳落山,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莲花血鸭餐后,文飞送我到地铁口,两人不停回头挥手,知音无需多言,却常用心品茗,不担心失联。“我好想为家乡拍几部片子”的乡音一直在我耳边飘。
沐赶海的时间晚于文飞。痴迷于互联网的老沐,不安于看报喝茶,约三五好友,捎几件衣服便从萍乡下了海南。
沉默了一阵子,他终于爆发了。那些年,人口不多的海南成了网络热地。凯迪、天涯,正是老沐深耕策划了多年红遍中国的成果,也是他一生引以为傲的岁月。
老沐在网站建起了江西页,说是对家乡的报答,宣传墙上出现了众多老俵,每次见面他总细念家乡,他在江西招了批年轻人入网,网站的底楼还建了个“赣菜食堂”。
与文飞不同,老沐话语不多却经典,脑子一转弄了个“猫眼看人”,经他捣腾,成了当时网界最著名的栏目,引无数名人,及至“五岳归来不看山,猫眼归来不惧人”,自然产生了不差的经济效益。闲步三亚柔软的海滩,他却说,江西的好山好水养出了聪明的江西人,地暖无寒暑的海南是最好的驰骋空间。
有次三亚笔会,老沐盛情相约,我欣然前往,经他穿针结识了一批网界有为之士,聊互联网发展,聊国家建设与进步,竟然彻夜难眠。对着那些人,老沐认真地说“这是我的江西老乡,大家都要支持老区建设”。从他的网站、从那批名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那以后许多的日子,收益仍溢满全身。捎着我游转海南,他说这里没有高速收费站,目光中透着深沉。
新媒体的兴起,让网站不再辉煌,老沐转寻传统媒体,搞起了融合,风生水起时,他全身隐退,把棒交给了儿子和年轻的弟子们。微微一笑,奈何倾城,自己归隐做研究,养花种草不亦乐乎。
生活不是赶路,而是去感受路。从那厚厚的镜片和略微佝偻的身影中,我在寻找老沐海浪撞击后清净的胸怀。看得出他对网络的挚爱和从不服输的心。他说是江西元素,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心存善念常欢乐。说得很笃定。
品成是我的师兄,在江西师范大学便是风云人物,或许是因为有一颗驿动的心,或许是因为毕业不久婚姻的变故,也是只身赶海,一晃30余年。
品成是典型的孝子,父母早故,便把难尽之孝投给了家乡赣南宁都那片红土地,到了海南后,他把自己关在小屋中,除了一份闲职工作,只有江西人到了海南,只有计划中的体验生活,他才会露面,美美地化身东道主。
就这么笔耕不辍,数十年间,出书数十册,作品千余万字,似乎要把心中的故事全部告诉世界,海南朋友的鼓励和鞭策,让他一发不可收,除了著书,又拍起了电影。
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儿童片《旋风女队》,拍摄地又放在了生他养他的宁都,作为导演兼出品人,他脱去长衫,撸起裤子,在水田地卖命地吆喝,有演员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导演,他却言:“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只有深深置入泥土中,只有找到真正的感情,才能导拍出好电影。”
天道酬勤。潜心红色儿童文学创作,华表奖、国际儿童文学奖尽收囊中。捧着烫金的奖牌,这位海口作协主席喜悦溢于言表,正应了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面对母校的召唤,他一刻不停地赶回,登上报告台。我便陪着他在母校转悠,每一处都停留许久,仿佛要找回远逝的记忆,找回对家的思念,情感转迴空中,餐桌上,他尽情痛饮,引吭高歌,又开始谈着他的下一步创作计划,从他身上,你能体味豪放不羁的意志,这是经过大特区考验磨练出来的意志,这也是江西人的意志。
朋友不是书,却比书更绚丽,朋友不是歌,却比歌更动听。与文飞、老沐、品成便是如此,隔着千里,相互欣赏,挚友诤友,不想遗失。友谊不需要告白,我们便是最好的证明。当我说要为他们写点什么时,竟得异口同声:“我们已是老一代的赶海人,你可以写现在赶海的江西年轻人,在海南岛这片建设沃土上,他们会比我们干得更好!”
我也相信,并以羡慕的目光瞩望年轻的赶海人,海南的发展,祖国的繁荣不正是他们一点点绘就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