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钦州的名亭比较多,在这些名亭中,唯独天涯亭保留至今,也最为出名。
天涯亭为宋庆历年间知州陶弼始建。查看历史,陶知州在钦州的期间,曾直接以“天涯亭”为题,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词,诗文内容如下:
雨色丝丝风色娇,
天涯亭上觉魂消。
一家生意付秋瘴,
万里归心随暮潮。
兵送远人还海界,
吏申迁客入津桥。
山公对此聊酣饮,
怕见醒来雨鬓凋。
《天涯亭》诗文一开始,就从极为正能量的角度,推出如此细致的描述:“雨色丝丝风色娇,天涯亭上觉魂消”。在作者这个“我”看来,虽然天下起了雨,但天涯亭的“雨丝”是属于别致的景象,甚至这种景象,却还另一番风味,别有一种诗情画意。作者心态极好,打心里觉得这些景象是一幅十分有色彩和有风情的画面。此时站在这“天涯亭”中的“我”,感觉身处一种不俗又不错的境界。因为,此刻的“我”还带来了养生茶水,这正足以让“我”产生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但下面的一句“万里归心随暮潮”,或多或少流露出作者虽身居钦州,但仍是很怀念家乡,或向往京都的。在这里,我们说,“安心工作”首先是陶大人他的本份。这方面,他流露出的责任、态度都是比较明朗的、清晰的。然而,凡心不可不有,这些也是依然存在的。因此,私存一种向往家乡、感怀亲人的情感世界再自然不过。
《天涯亭》的下半部分,陶大人笔下这样写道:“兵送远人还海界,吏申迁客入津桥。”其实,在此我不知“吏申” 的“申” 字是从何而来的,因为,明代嘉靖版《钦州志》上林希元大人也没有作出任何注释。
当然,按诗文大意,我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即近日,陶知州在天涯亭里送别过一个从天津方向过来任过职的官人,而且,这官人已来信告诉作者他已顺利回到天津了。那么,在“山公对此聊酣饮” 这句里,作者透露,那个官人与他是好朋友,也很聊得来。
由此,诗人无奈地感慨,命运安排把他俩分开得太远,甚至太过遥远到了一个“怕见醒来雨鬓凋”的景况,那就是恐怕再一次有机会相遇时,也都鬓发凋凌,或头都光秃了呢!
也许陶大人在《天涯亭》诗文中,没有写及多少豪情壮志,也没有描绘多少感慨人生之经典哲理。但为官一方,可以看出他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且工作务实、热情向上的情感世界。当然,现在的天涯亭位置变更了,也许大家一下子品味不到作者当时的情景。
一千多年前的天涯亭,最初建于城东平南古渡头,位于现在的房管所大楼院落内。站在、坐在天涯亭上,大人可以时刻关注到对岸“春台”博易场的商旅与物流状况,了解与知悉每天的海上丝绸之路货易情况。因此,古亭不古,依然有着强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