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起风镇鱼一村,位于山东桓台县境内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与博兴两县交界处的马踏湖,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湖中有五贤祠、齐王阁、鲁连井等名胜古迹18处。
湖中鸟类上百余种,黑水鸡、白鹭、池鹭、翠鸟等,每年天鹅、野鸭在湖中成片的嬉戏,觅食。游人经过,群起飞落,景象着实壮观。
相传马踏湖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春秋时期,齐桓公于此会诸侯,六诸侯恐陷被擒,将众兵带至该地,由于众马践踏,平地成湖。二说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取名马踏湖。千百年来,马踏湖旖旎的风光,吸引了很多文人名士,其中就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东坡游湖时即兴赋诗一首:“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众教匹练写秋光。”
马踏湖条条纵横,千河通幽,比较著名的,有乌河、东猪龙河、 西猪龙河、杏花河。其中乌河古称溡水、耏水,又名乾水、黑水、乌龙水。河水酣甜,含黑色泥沙。冬季不结冰,温暖之气如烟似雾,散于廓间,故有“云涛古迹”名胜。
1978年秋,马踏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由田庄、邢家、荆家、起凤4公社改造成棋盘状的湖区。
马踏湖,是桓台县北部湖洼水产、蔬菜开发区。所产苇、蒲和苇蒲制品畅销东南亚。白莲藕曾是贡品。湖内沟渠纵横,水田相间,气候宜人,又有糖拌花下藕、辣子黑片、蒲白黄鳝汤、鳞炸鲫鱼、金丝鸭蛋等名吃。每年的七八月份,大姑娘、小媳妇就会放逐荷灯祈愿一年的幸福平安。
马踏湖有苇田4000余亩,年产苇席30万余张,素有“苇编之乡”的誉称。记得小时候,每到立冬,家家户户收割芦苇,那个高兴劲就像过年一样。娘天不亮就早早起床做饭。吃过饭,父亲开始收拾行装,腿上裹好蓝布,习惯地穿上那件破旧的棉大衣。扛着一条长凳,带着牛皮缝制的腿子鞋,拿着镰刀,挎着娘给他准备装干粮的筐子,出门了。娘则带着妹妹去生产队的广场上等着卸收割来的芦苇。记得从18岁就开始,我撑着小溜子(木船),往返于湖区与陆地之间,来回地运送芦苇。那时候,累也快乐。
家乡鱼一村,隶属起凤镇。村处马踏湖中,漩涡不定,传为龙窟。天将雨,往往见龙挂。雨罢,还归于此,故名鱼龙湾。后简称鱼龙,素有“小桥流水人家,荷花芦苇世界”。
由于物产丰富,湖区形成了早、晚市口。从清道光年间,以交易鲜鱼活虾等水产为主。每日黎明前,商贩、渔民早已赶至街口,晚上八九点钟方才结束交易。这种早市被当地人戏称之“露水集”,在邻近数县中独具一格,颇负盛名。
如今的鱼一村,白墙瓦黛,绿树成荫。以往的泥泞,已全部换成了水泥路。就连邻里之间的绿化带中,也被种上了花卉,月季、大滨菊、樱花等络绎不绝。健身器材为老百姓便利随处可见,日子越过越红火。村中建起了“长者食堂”,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午餐,这一举动深得老百姓的拥戴。此情此景,我禁不住赋诗一首,以赞之:“柔云落碧泓,鸟语听蛙声。夕景生清映,微风叠翠旌。”
鱼一村,我的家乡,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快来吧,好客鱼龙人在等你。
作者:牛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