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闲游到郊外,碧蓝的天空是那么美,就像蔚蓝色的大海,一碧千里。很多文人墨客说秋天是金黄的,可我看到的更多是蓝色。不信你抬起头,没有一个季节的天空比这个时候更洁净,让人心旷神怡。郊外还是一片绿意,靠近湖边是一大片绿地。啊!那一边多了很多种色彩。放眼一看,红的、黄的、橙的,五颜六色,原来是很多风筝在秋风中起舞。飞舞的风筝下面是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不知是哪个幼儿园的宝宝们在搞户外活动,是他们在放风筝!
秋天来了,重阳节也到了。汉魏曹丕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放风筝、野外登高是我们这个南方城市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小鸟儿飞呀飞呀飞,飞在高高的蓝天里……”大小孩子们一边唱着一边放着风筝,一只只风筝就好像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好美的画面呀!当了大半辈子教书匠,最难忘校园重阳节活动:野炊、登高、放风筝……
最美校园重阳,美在围中,每年的重阳节举行野炊、登高、放风筝活动是这所乡镇中学历来的传统。我读初中时,最期盼的就是重阳活动了。重阳那天,我们三五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买好了牛肉,分别带上炊具和铲子,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各个班排着队有序地来到漠地洞水库边进行野炊活动。我们大多是农村孩子,挖坑,砌灶,打柴,生火,下米,再放牛肉和配料,香喷喷的一锅牛肉粥就成了。当然也有不少同学缺少煮饭经验,把一锅牛肉粥煮成了饭。笑声中,有人不好意思将就吃了起来,有人干脆就去别人的锅里盛来吃,嬉闹声中,其乐融融。接下来的风筝放飞比赛是要评奖的,还有奖金,获奖的同学那高兴劲儿一点不亚于考了全校第一。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合作放飞的风筝飞得很高,好像快要隐入云中了,只要保持这个高度,相信一定可以获奖的。可就在老师评分之前,由于风力太大,我的风筝“流”掉了(断线飞走)。当时我急得捶胸顿足,急忙丢下线,跑着去追风筝,可是哪里还追得上呢?
1992年秋,刚毕业的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一年,重阳活动早早就在校园里准备开来了。孩子们每天都会带着竹子、纱纸、浆糊,还有小刀等来到学校。一到课余时间,大家都忙活起来,架起了竹条,用纱纸条沾上浆糊扎上,一个风筝的雏形就出来了。有一天,我很诧异地问其中一个孩子:“重阳节还没到,怎么这么早就做风筝?”“我们要比赛。”孩子骄傲地回答。孩子口中的比赛是拿自己做的风筝去放飞比赛。乡村学校的学生都是邻近几个自然村的孩子,村民依着漠阳江而居。每到农历八九月,大人小孩都有放风筝的习俗。晚上放学,孩子们拿出自己做的风筝,飞奔到漠阳江大堤上放飞。在傍晚的霞光下,大堤上的人多了起来,天上的风筝也多了起来,宽阔的江面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放飞的人们往往会比一比,看看谁的风筝做得最好飞得最高。学校的重阳节活动,也是村子里的大喜事,村里像过节一样给学校送去牛肉,牛肉往往会被平均分到每个班,用来野炊。重阳活动在学校旁边一个小山进行,不一会儿,炊烟袅袅,肉香味、烤甜薯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山头。风筝放飞开始啦!大人带着孩子们一起放飞,喝彩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往往到了黄昏,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结束活动。时隔多年,漠阳江畔高飞的风筝仍在梦里萦绕。
现在,我在城里的学校工作,每年重阳节,学校也会组织重阳活动。早几年,我们会组织学生到鸳鸯湖、燕山湖举行放风筝活动。这个时候,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穿起漂亮的衣服,带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来到放飞场。他们兴奋地蹦着、跳着、嚷着,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这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幸福的时光!尤记得我帮一个孩子举起他心爱的“蜻蜓”风筝,我让他拿着线轴,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线。一声“放”,我把风筝轻轻一松,他拽着线飞快地跑了起来。风筝飞上去了,那孩子边跑边放线,不时地拽一拽风筝线,风筝越飞越高。你看,那漂亮的“大蜻蜓”展着翅膀仿佛在天空中跳舞。孩子们别提多快乐了!后来,出于安全考虑,重阳活动都在学校运动场举行了。各班分派好位置后,孩子们大多提着买回的小风筝在放飞。下午四点左右是高峰期,运动场上空的风筝多不胜数,有“双桃”“大白鲳”,也有可爱的“小白兔”,有轻盈的“小燕子”,有凶猛的“老鹰”,当然也有阳江著名风筝——“灵芝”,真可谓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风筝把天空点缀得别样美丽。我望着一只只美丽的风筝,就像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最美校园重阳,美在孩子的快乐。
“才近重阳,喜风露、酝成爽气。”此情此景,最盼校园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