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哪本书是你最喜欢的?我实在想不出哪一本书属于我的最喜欢。那些滋养过自己、感动过别人、藏着深沉爱意的字句,都算得上是最美的书。总忘不了那些给我留下特别记忆的,记载着文字、也连接着情感的那些书信、报纸、书籍。
在老家,那只老旧的暗红色木箱里,躺着一沓书信。二十年前,父亲与我们借着这些书信来表达感情。那厚厚的书信,都是爱的证据。那时候,父亲在云南,母亲带着我们姊妹身处陕北的老家。
来信很慢,十天半个月后,才能收到来信。我们姊妹围在母亲的身边,争抢着读信。信看完了立刻就写回信,有时候母亲写,有时候我们姊妹写。那时候,时光很慢,靠书信传达情感的岁月连亲情都是绵长而细腻的。
如今啊,我们拥有着各种便捷的联络方式,却失去了一些念念不忘、依依不舍的情分。书信,几乎消失了,可我依然惦念收到一封来信。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报纸上。豆腐块儿的千字文章,十块钱的稿费,竟让我热泪盈眶。那是大一时,我在校报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父亲》的文章。那年,父亲生了一场病,从我心中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变成了与疾病作斗争的柔弱病人。我除了心疼,更是慌张。假期,我把那篇载有《父亲》的报纸拿给父亲看。他看着自己女儿眼中、心中的自己,泪光闪闪,但终究还是没让眼泪掉下来。
再后来,我也写下过关于亲情、爱情、乡情的一些文字。我想,打动人心的文字一定会给人带来一些力量。因为,我也正是从这种力量中汲取到的养分。
高一的暑假,我读了《平凡的世界》。清涧,是路遥的故乡。我最初的读书欲望源于我也是清涧人,我得看看作者笔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那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农村的生活图景,农民在土里刨食儿,贫穷是显露在人们面前最大的难题。他们挣扎着、努力着,也有人终于逃出了那片土地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等等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正年轻,他们为生活拼搏过,他们为爱情努力过也克制过。
虽然,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法切身去体会那个年代的贫穷和酸楚,但是那些普通人物,经历磨难也打败磨难的姿态却不会过时。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去读一读,感悟那些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昂头去打破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种种考验。
文字抚人心。好的文章是有温度的,它会给你力量,给你养分,让你在这个万千变化的时代里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