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那如山一般的父亲,脸上有了倦容,头发也开始花白。依稀记得,小的时候,我常常趴在父亲的肩头,在他浓密的青丝里寻找着白发,好不容易找到一根,便会嬉笑着想要扯掉,这时总会被母亲喝止:“白头发不能拔,拔了会越长越多的。”我伸出的小手立马缩回,可是,父亲如今的白发怎么还是越来越多?
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等父亲回家,父亲是一名信合“老兵”。年轻时的父亲大多时间都扑在工作上,一个月也只能回来一两次。那时的交通很不便利,摩托车都很少,父亲回家经常是同事骑摩托车送他回来。
小时候一旦看到远处有一束远光照了过来,伴随着悦耳的摩托车的轰鸣声,我便欢欣跳跃,知道一定是父亲回来了。他每次回家都会带给我惊喜,从挂包里掏出新奇零食或者学习用品,亦或迎上来的是父亲那温暖的臂膀。
记忆中,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严肃里带着恬淡的笑容,他只是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中让我看到他豁达的胸襟,做事先做人,做一个被人需要的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儿时父亲对我的谆谆教诲,从小他便要求我树立身正的形象,做一个正直的人。父亲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这是家风的底。”可对于当时年幼的我来讲,何为正?影子会斜?诸多无解且幼稚的问题让我难以理解。慢慢长大,我才渐渐理解了父亲话的含义。或许,对于父亲来说,这句话既是他的信仰,也是他为人的底气。“正”不仅是他的原则,更深深地成为我们的家风。
为工作尽忠、为父母尽孝、为子女尽责,父亲的生命征程里没有波澜壮阔,却写满了好口碑。他是有名的大孝子,他是领导同事眼中的优秀工作者。他是我的父亲,更是我的领路人。我有幸在大学毕业后跟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信合人。
我清楚地记得去单位报到的那一天,父亲告诉我:“干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不忘感恩。”我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踏实肯干,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工作多年后,我才明白了父亲甘愿扎根基层几十年的不易。
记得2016年秋天,爷爷突发脑溢血,从此便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那两年,父亲一边忙工作一边照顾爷爷,每天都要给爷爷洗漱、穿衣、喂药、按摩,清洗那些沾满排泄物的被单、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爷爷离开。仿佛就在爷爷离世的那一晚,父亲一下苍老了许多。我的父亲在拼尽全力干好工作的同时,也一心一意地反哺着自己的父母亲。父亲用他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我的家庭没有响亮的家风语句,有的只是对真善美的延续,如同中国万千家庭一般,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内涵,属于这一片土地上高贵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