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二环、三环、四环……城市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外扩展,留下一圈又一圈的“年轮”。城市在“年轮”间茁壮成长,生活在梦想中放飞希望。
小时候,我经常跑到老家的山顶,眺望几十公里以外的城市,天色微茫中高楼大厦和汽车厂的大烟囱清晰可辨,觉得城市是那么遥不可及。1990年,我正值青春年少,背上行囊告别了家乡,沿着伊通河畔走进长春这座城市,来到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北侧的一所中专读书。城市的文明和繁华曾带给我无尽的向往和憧憬,但当我真正走进城市,却并未觉得震撼,人群和建筑物大多聚集在二环以内,二环以外便是农田,除了泥土的芳香,也弥漫着农家肥的浓郁味道。
当时笔直的人民大街叫斯大林大街,人民广场中心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是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斯大林大街上只有6路公交车,分小车和大车。出行时,我不舍得坐一元票价的小车,只挤二角票价的大车。
街路上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间夹杂着屈指可数的“大辫子”电车,挤上挤下的是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卖票员在卖票的间歇,迅速拿起报站器报站名,扩音器发出滋滋的回响,车上绝大多数人听不清售票员的报站。
当时市内较豪华的饭店是解放大路旁的吉祥饭店,我们最初的奋斗目标是工作后多挣钱,到吉祥饭店大快朵颐。
毕业后,我分配到一家热电厂工作,把自己的根须从老家的土地上移栽到这座城市。几年后成家时,在城市的边缘贷款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房子。交通不方便,没有直达公交车,每天上下班我要骑半小时的自行车。冬季天气寒冷,雪大路滑,自行车经常滑倒。凛冽的寒风裹挟着白雪疾驰,我只好推着自行车前行。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逐渐增多,日子也越来越好。城市的“年轮”增至五环,昔日的农田变成开发区,各种产业园区应势而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居民区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我把蜗居换成两室两厅的房子,看着绿树环绕、宽敞明亮的房间和客厅,心里也变得亮堂堂。
街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各种颜色的车像一串串珍珠、玛瑙移动在街路上。多年前的梦想变为现实,我也成为有车一族。冰天雪地的冬天,开着车飞奔在街上,车内温暖如春,我心里深感美好生活带来的惬意。
汽车多了,路显得窄了,尤其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严重,徒增了幸福的烦恼。于是,政府修建了贯穿整个城区的两横三纵快速路,在交通枢纽位置修建了四通八达、互不干扰的立交桥,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
轨道交通拉近了城市“年轮”间的距离,回家的路不再遥远。城际高铁的开通,让城市一体化建设构想成为可能。
我所在的单位作为省、市重点能源单位,为支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整体迁移到城北地带,同时扩大了规模,提升了现代化管理水平。我的家也再次升级,换成三室两厅两卫的电梯房。单位在北环以北,家在南环以南,近30公里的距离,乘坐冬暖夏凉的轨道交通上下班,一点儿不觉得奔波。如果开车,40多分钟即可到达。目前,我又预订了一所四室的房子,幸福生活随着城市“年轮”的增长奔跑在路上。
小时候,我用目光丈量故乡和城市的距离,觉得城市远出天际。随着前进大街延长线的修建和开通,城市和故乡仅20分钟车程的距离,我从此不再有身在异乡之感。
回首来时路,有种穿越感。当年的吉祥饭店掩映在高楼大厦间,显得娇小玲珑。我们的吃、穿、住、行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成为现实。美美地大餐一顿不算奢侈,只是慨叹减肥事业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时光的年轮印刻在我们的额头,城市的年轮擘画在外环之外,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镌刻入历史丰碑,“幸福长春”建设如“复兴号”高铁列车般高速起航。改变的是“年轮”的叠加,不变的是初心与梦想!
作者: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