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上出门,适逢一中年男子在小区广场上耍陀螺,突然觉得眼前一亮,遂上前观摩。
看着他潇洒挥鞭舞打陀螺的招式,再瞧瞧广场地面上飞速旋舞的陀螺,我心里直痒痒。当时,我很想上前去接过中年男子手里的鞭绳试一试,一则觉得唐突,二则多年不耍陀螺,技术早已生疏,真耍起来,只怕要丢人现眼。
驻足了一阵子过后,我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路上,我一边回放中年男子挥鞭耍陀螺的画面,一边回忆自己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耍陀螺的情景……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正上小学。
记得有一回,头天,我跟小伙伴们约好了,放学回家后一起到湾子里的晒场上举行一场耍陀螺比赛。
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各自飞奔回家,然后赶忙进屋子里拿出自己经常玩耍的陀螺和鞭子冲到晒场上集合。比赛准备做好了,随着“预备——开始!”一声令下,数只陀螺从比赛者手中缠绕的鞭绳中脱落,顷刻间,陀螺们在晒场上“呜呜呜”地舞蹈起来……
从鞭绳中旋落的陀螺,由于带动力不够,旋转不久就开始摇晃。“着鞭!”小伙伴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出了这一口令,与此同时,小伙伴们一齐扬起手中的鞭绳,向摇摇晃晃的陀螺腰身抽去,当即,陀螺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起来,只只飞速旋舞的陀螺上面腾起朵朵蘑菇状的烟云……
小时候,这样的比赛,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一次。虽然是好玩的事情,但伙伴们个个都争强好胜,为了争夺比赛的名次,特别是冠军,大家都暗下功夫,刻苦练习。当时,我耍陀螺的瘾尤其足,耍起陀螺的时候就忘记了一切。
一次,我耍陀螺耍得正带劲,忘记了回家吃晚饭。妹妹知道我在禾场上耍陀螺,亲自将一碗面送给我,喊了几次“哥,吃饭了。”见我没搭理,便将面放在禾场边上,自己回去了。谁知一只狗看见后,将这一碗面吃个精光。这事我回家后没敢说,家里人以为我吃了。而那天晚上,我肚子饿得呱呱叫,折腾了一宿都没睡着。
耍陀螺要想赢得比赛,首先得有一只好陀螺、一条好鞭绳。小时候,我和伙伴们耍的陀螺和鞭绳基本上都是自家大人,甚至自己动手制作的。那个时候,乡下人家普遍困难,买不起商店里的玩具,孩子们玩的东西,多半是由大人和孩子就地取材动手制作的。
制作木陀螺,首先要选好料子。我们一般选木质坚硬的料子做陀螺,木质疏松的料子制作的陀螺,不经抽打,旋转的时候也不稳当。再者,时间久了,陀螺身体容易变形,甚至开裂。当时,我们制作陀螺,大多用栗树木,栗树木材木质密实坚硬、纹理清晰、耐磨损、抗腐蚀,是制作木陀螺的理想材料。
锯一段栗木,用斧头、刨子将它加工成前三分之一段呈圆锥形、后三分之二段呈圆柱形的陀螺体,然后在圆锥尖部嵌入一颗小钢珠,用磨砂纸将陀螺身磨光,漆上桐油,放在阴凉处晾干,陀螺就算制作成功了。
耍陀螺的鞭绳是用麻线编织的。麻线韧性强,不容易断去。将麻线编成1.2米长短、粗细均匀的辫子,然后系在一根七八寸长的圆形棍子上,鞭绳就算做好了。
几十年都没耍过陀螺了,突然间看到有人耍陀螺,有一种久违的惊喜。
如今,供人们娱乐、玩耍、健身的东西越来越多,陀螺不再受人青睐,我突然感到若有所失,甚至很惋惜,毕竟陀螺是流传了多年的东西。
我坚持认为,耍陀螺既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手段,应该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作者:黄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