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桂花开得有些迟。“十一”前夜,好像是赶着为祖国庆生似的,我们这里的桂花忽然开了。
桂花,成串成串的桂花,开满了枝头,到处都笼罩着浓郁的甜香。那花开在树叶之间,金黄金黄,很细小,花瓣仅米粒般大。单朵的桂花颜色成米黄色,有四片花瓣。花瓣密密麻麻,一簇连着一簇,远远望去,仿佛绿叶丛中点缀着碎金似的。秋日的阳光下,满树的桂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特别耀眼。桂花好像喜欢热闹似的,都是一束束地挂在树枝和树叶中间,每一束都有十几朵,像一群群害羞的小姑娘,挨挨挤挤的,羞羞答答的。
行走其中,让人忍不住深呼吸,真想把沁人心脾的香气吸进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
闻着桂香,也自然想起很多赞美桂花的名句与佳话。
辛弃疾那首咏桂词,一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赞美桂花是借着秋天的风露传播芳香,要使得天下都浓郁芬芳。李清照对桂花情有独钟,慨叹“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赞美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称颂她是“花中第一流”。
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喜欢“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真正为那泠泠桂香所折服,总是到灵隐寺寻找月中掉下的桂子。据说,刘禹锡曾借咏赞桂花劝慰好友白居易,“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还有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等等诗句,就把月和桂想象得神乎其神,刻画得活灵活现。
民间传说,桂花原是月宫有,因而又称月桂,还有吴刚伐桂的神话。据说,早在嫦娥奔月与吴刚伐桂之前,月亮中有桂树的神话就已经在古代中国流传。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最早记载了桂树在月亮中,写有“月中有桂树”一文。《列仙传》里也说一位叫“桂父”的仙人之所以成仙,就是因为常常服用“桂叶”;又说春秋时期军事家范蠡,后也成为神仙,原因也是他“好食桂”。其他古代典籍中关于“食桂成仙”的记载数不胜数。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桂花,将桂花视为吉祥之兆。民谚说,“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古代科举,中榜登科,进士及第,就被称为“蟾宫折桂”。如今,仍将名列第一誉为夺得“桂冠”。因“桂”谐音“贵”,桂花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有些地方新娘子要带桂花,寓意“早生贵子”。
民间美食桂花茶、桂花酒与桂花糕,也都是用桂花制作的。
小时候家门前有棵老桂花树,桂花盛开时节,奶奶便带着我们采摘桂花。那是童年的快乐时光,月中关于嫦娥、吴刚、桂树、玉兔的故事,就是奶奶津津乐道、我们百听不厌的。我们先是采摘那些好的桂花花瓣,剔除杂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滤掉水分,接着放入簸箕或米筛之中晾晒,最后将晒干的桂花用袋子装好、封口,放入瓶子或罐中保存。
等到了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这些重大的节日,或者家里来了重要的亲戚朋友,奶奶便拿出来泡桂花茶,做桂花糕,甚至还变戏法似的拿出了早已浸泡好的桂花酒。
桂花盛开,“世上无花敢斗香”;桂花飘香,富贵吉祥。
作者:肖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