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传统的老人,已经85岁,平时小病小痛不肯去医院。有一天,她的状态实在不太好,坐在沙发上病恹恹的,一副让人怜悯的样子,我就强行带她去了医院。
婆婆是个传统的老人,已经85岁,平时小病小痛不肯去医院。有一天,她的状态实在不太好,坐在沙发上病恹恹的,一副让人怜悯的样子,我就强行带她去了医院。
那天天气很冷,医院人满为患,各个科室都要排队,各项检查都要楼上楼下地跑,等到该做的检查都已做完,核定可以入院时,我已带着老人在医院里转了半天时间。
老人病区设在六号楼的二十楼,办完所有手续已是下午5点多。寒冷的冬季,老年科室人很多,病房紧张,婆婆被安排在病区一角的缓冲病房里。这个病房是单间,没有卫生设施,上厕所只能去大卫生间。
“没有马桶,怎么办!”她老人家一进病房就担忧。身材矮小的她因衣服穿得太多,显得圆滚滚的,腿脚又不灵便,若蹲坑,起不起得来也是我最担忧的事。
老年科都是老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慢性病都是老人的常见病,患这些病的老人都已高龄,有的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遛弯,有的拄着拐杖在慢走,有的完全只能躺在床上由专人看护。
打针是婆婆的最怕,吊瓶挂上,她就开始担忧:“我手上的血管都看不见了,这针怎么扎得进去呢?”她的手臂瘦骨嶙峋,满是皱褶的干皮下全是骨头,血管真的看不见。
打针的护士倒不为所惧,但在三次失败后她不得不歉意地说:“我是本科室数一数二的‘一针见血者’,却还是败在您老手上了。”
晚上,麻烦来了,老人要大便,赶紧去找护士想办法,护士就去设施齐全的病房里沟通。万幸的是2004号病房的老太太们很热心,她们不但无条件地接纳,还提供诸多方便,甚至把完事了的婆婆送回了病房,特别是有个叫唐金梅的阿姨热心地提供信息:我病房的某某某明天将出院,赶紧去找医生预约。
心电图、CT、核磁共振、肠胃等系列检查下来,婆婆没有大问题,胃胀、腹痛、便秘等小事通过吃药打针就可以调理改善。只是每天输液确实令护士们头痛,而且留置针无法固定,钢针没地方下手。特别是第三天时,试了几个位置实在没法下针时,婆婆赌气地说:“不打了,不打了,回去算了!”
看着她双手鼓起的包包,我能感知她的疼痛与难受。但世上没有难事是不能解决的,换了几个护士,终有高手迎难而上,一个被众护士称为老师的医生终于找到了暗藏在皮下的血管。
头痛有所缓解,胃胀感也消除了些,唯有便秘还没有解决,主治医生来商量能否灌肠打通时,受便秘折磨的婆婆当即同意。但是,便虽通了,连带的问题又来了,一晚上跑了许多次厕所之后,却发现便中带血,且血量颇多。被吓得不轻的我连忙请主治医生查看,主治医生也连忙请来专家会诊。毕竟是见过风浪的专家,一会儿就查出了原因。原来一生辛苦的婆婆长期患了内痔而不知,是插管灌肠时把内痔弄破了才导致了这场“流血”事故。
查出原因,心也放下了,现在要紧急用药止血,而那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医院药房已拿不出药,医生让我赶紧去外面药店买。周边的药店都已关门,我只好怀着侥幸心情沿着街道一家一家地找。我想偌大的市区总有一家是24小时营业的药店吧。从文化宫到中百超市,从武汉路到京华路,再从京华路到老火车站,终于看到有一家药店的门还开着,营业员正在清账,我把写有药名的单子递给她看:“请问有这两种药卖吗?”
一场虚惊就这么化解了。
出院时,主治医生亲口对婆婆说:“您老什么大病都没有,放心!”
医生的话说得她心花怒放,住院的那些天,婆婆精气神逐渐变好,吃饭也香了些。出院那晚,她吃了有史以来最多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