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屋拆掉多年了,但至今脑海里忘记不了的,还是家乡的那间老屋。
家乡的老屋坐落在吴川市浅水镇龙首山村的西北面。老屋建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坐北朝南,占地100多平方米。记忆中,老屋地脚是用石块叠砌而成,墙体是用泥砖砌起来,屋顶用木条做横梁,盖瓦而成。
家乡的老屋,当时农村人称为“一踏两臂”,顾名思义,房屋后面一个大厅两个小房,前面两个小臂,分别是两个房子。房屋前面顶部开了一个天窗,下面有一个天井(即排水的地方)。我开始也很好奇,一间房屋为什么不盖住,偏偏要开天窗,让雨水掉入屋内。后来才了解,开天窗是为了通风采光、屋子冬暖夏凉。长大以后,自己也常常坐在光线充足的大厅内看书、学习,偶尔也望着天窗外的天空发呆,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由于屋窄人多,老屋里人住得满乎乎的,屋内大厅左边的房子是父母住;右边的房子我们兄弟六人住。兄弟们住的房子不足十平方米,铺了二张硬板床,平常每张硬板床睡三个人。年纪还小时,兄弟们还可以勉强躺得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兄弟们慢慢长大了,一张床三个人只能横着睡了。屋内前面二个小臂,一个房子是爷爷的睡房,另一个是家里的厨房。
屋子建成后,屋内通明透亮。当时虽然家人入住了屋里,但是家徒四壁,经济困难,一家人全靠父母干农活维持生计,生活艰苦不言而喻。然而,回想起来,一家人在老屋内生活起来倒也温暖、踏实。正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兄弟们从小就学会了团结互助、学会了刻苦勤奋、学会勤俭节约。读书时,哥哥用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弟弟照常拿去用。经济虽然拮据,但一家人日子过得乐也融融!
穷人孩子早当家。由于父母忙于农活,早晚回家较迟。放学后,回来早的兄弟们自觉操起了家务,挑水煮饭炒菜。回想起来,当时艰苦的生活,也使兄弟们从小就学会自立、养成刻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学会了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艰苦的环境锻炼人的意志,兄弟们自然也受益不浅。
生活在老屋里,条件虽然艰苦,但也有快乐有趣的时候,由于老屋门口较为宽阔,夜幕降临时,有时村内的小伙伴会聚集门前嬉戏,玩起捉迷藏,好不热闹!
每当月上树梢、清风送爽的夜晚,爷爷晚饭后,端着板凳,在门口的空地上乘凉时,村里的小伙伴和我一道,静静地围在爷爷的旁边,聆听爷爷讲《薛仁贵征西》《赵子龙救阿斗》等故事。那时,虽然自己年少不太懂事,但听起来津津有味,出奇的入迷。正因为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为我长大后热爱学习、喜欢研读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老屋里开心的事不少,但是烦恼的事还是有的。随着老屋住了一段时间后,老屋被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年久失修,老屋内的门窗、瓦面都有些破损了,每当碰到天下大雨、暴雨时,屋内生活就是最难过的日子了。家里各个角落里的人都叫了起来:床头漏水了、屋顶漏水了、窗口进水了。这时,家里水盘、水桶、餐具等,纷纷用上。一家人彻夜难眠,静静地听着漏水的滴哒声。心里默默祈祷:这恼人的雨水快快停下!“屋漏偏逢连夜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一个现实版的真实写照。
一九七六年闹地震,我们一家人搬到村中的空地,过起帐篷居住的日子。然而,人们惊恐万状的同时,家乡又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村里大多数房子被淹,倒塌不少,我家住在村中边缘,并且是低洼的地方,屋子也不例外被淹,屋的后面一堵墙在风雨中倒塌了,幸运的是屋子没有全部倒下。就这样,一家人失去了住所,在惶惶恐恐的抗震和防洪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
再大的雨都有放晴的时候,再困难的日子也会一天天地过去,生活还要继续。虽然家里的老屋被洪水冲得摇摇欲坠,无家可归,但是父亲不灰心叹气,没有气馁,而是从容淡定。洪水过后不久,父亲就想办法在塌去的墙体上,重新又建起来了一堵坚固的红砖墙。一场修修补补后,一家人又重新回到了老屋居住。从闹地震、遇洪水到老屋倒塌,我们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但从经历的事情中,我们目睹父亲的一言一行、冷静处事,我们看到父亲博大的胸怀,看到了父亲遇事从容,从不被困难压倒的豁达气度。亲历其中,我耳濡目染,获益不少。
俗语说:天道酬勤。在简陋的老屋内,从小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兄弟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但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在成长过程中,兄弟们刻苦认真、勤奋好学,每有收获。更值得高兴的是,兄弟们生逢其时,适逢国家恢复高考,六兄弟长大后,不负父辈的期望,都陆续参加高考,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全部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并且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体制内的部门工作。家里的生活也逐步改善。
为了父母能尽快离开已是危房的老屋,过上安稳的日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父亲另择新址,已参加工作的兄弟们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新建起了一间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从此,一家人便从老屋内搬了出去,结束了以往“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生活,老屋也从此闲置。
虽然我们早已搬到了新屋居住,但每当我从城里回来,偶尔都会到老屋看一看,或向家人询问一下老屋的情况。每当看到日渐旧去的老屋,心里总有一种不舍的滋味。
前不久,我从城里回来,听父亲说,由于村里响应上级的号召,搞“乡村振兴”“城乡人居工程”,我们家的老屋属危房,父亲配合村里搞好乡村振兴建设,老屋已被村里拆掉了。听父亲说后,我迫不及待赶往老屋处察看,家乡的老屋已被拆除,看到这情景,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屋熟悉的泥墙、天窗,心里怅然若失。站在老屋地旁边,我默默地注视着地上的杂草,久久不愿离去。
家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人居工程”的推进深入人心,每次回到村里,看到美观、整洁的村容村貌,我都感慨良多。承载我少年梦想,为我遮风挡雨,陪伴我成长的老屋,永远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留在我的心中……
作者: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