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一位两年未见面的漂亮女朋友,穿着一件别致的白色蕾丝宽松套头衫,配着一条微喇白底条纹的长裤,踩一双白色半高跟皮鞋,款款走入我办公室。顿时,我只觉蓬荜生辉,春风荡漾!她告诉我,这是她自己想的式样,请裁缝做的衣服。她的“指定”裁缝师傅就是袁师傅。
当时,我听了很吃惊:现在还能找到裁缝师傅?现在还能买到布?我还以为个体裁缝师傅已经销声匿迹了呢。后来,她果真带我去了一家布市,还真大啊!还带我去浏正街见了袁师傅。
袁师傅的工作间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子,里面放了一张约1.5米的床,一个老式衣柜,还有裁剪衣服的案板、缝纫机等,临街的墙上开着一扇窗,房子还算明亮。袁师傅放下手中的活,满面春风地接待我们。她中等个子,皮肤没有怎么晒过太阳的样子,齐肩长的头发随意地用皮筋束在后脑,眉毛淡淡的,没有做过修饰,眼睛还算大,笑起来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她给我仔细地量了尺寸,在本子上做了记录。她把我们带来的样衣和布包在一起。没有什么寒暄,我们就匆匆走了。两三个月后,接到她的电话,说是衣服做好了。衣服做得真不错,针脚精致,大小也很合适,穿着尤其舒服,价格也还合理。
男人有事没事,喜欢呼朋唤友去喝酒,而女人则大多愿意相约去干点共同喜欢的事情,比如去听音乐会、去逛街、去做头发……而我的朋友圈其中有一项就是相约去买布、去做衣。两三个女朋友相约布市,这个布摊看看,那个布摊瞧瞧,看中了你扯一段我买一段,其乐无穷。而我乐在其中的不仅仅是购布本身,而是和朋友腻在一起的放松而亲切的感觉。十多年了,一年一次从未间断去找袁师傅做衣服。只是,袁师傅早搬出了那个老旧的出租屋,在市中心建湘路一小区大厦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公寓。
那次五一假期,我和一朋友开车去取衣。门卫大声嚷嚷:找谁找谁?我们说声找袁师傅,门卫立即开启了栏杆放行。来到12楼,我们按了门铃,袁师傅见是我们,立即拉开了门。我们说,门卫还挺给您面子,说找您就让我们进来了。她说:是的,门卫还给我家的汽车固定了一个车位呢。袁师傅取出新衣,让我们试。朋友是个直性子,一边试一边高兴地夸道:太好了!大小合适,好看!袁师傅脸上也乐开了花。
这是我第一次和袁师傅聊家常。没想到,袁师傅是一个很愿意和人交流的人,她一开口,仿佛那扇一直闭着的心门,彻底对我们拉开了,心里的喜悦像开了闸的洪水奔涌而出。
她是1961年生人,家在长沙县北山乡黑麋峰后山的村庄,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家境贫寒,她是家中老大,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早早地为父母分忧,下田干农活。当时,男人学木匠,女人学裁缝,在农村比较流行。父母送她到长沙学了三个月的裁缝,回到家里,她开始帮左邻右舍做衣服,操练手艺。后来,她成了家,生下一女一儿。1988年,迫于生活压力,她自己下山独自到长沙闯荡,靠裁缝手艺谋生。
其时,曾经被“蓝、黑、灰”压抑多年的年轻人开始疯狂地追求时尚。她的一个表妹,家住热闹的南门口,又特别爱穿着打扮,看中了商店的衣服只试不买,而让她站在一旁偷学式样,什么领,口袋开在哪儿……她默记在心,回来后就凭记忆将新款衣服做出来了。她表妹人长得漂亮,穿着表姐模仿剪裁出来的新款,走在街上,回头率很高,也吸引了不少小姐妹们前来找她做衣服。慢慢地,她有了一定的小名气。那时,长沙流行接裁缝到家里上门做衣服,俗称做上门工夫。这一做就是十年。
没有多久,人们直接到商场买衣穿了,服装工业规模化时代来临。“上门工夫”没得做了,怎么办?她读书少,没别的本事,别的裁缝放弃这一行当,她只有咬牙坚持。为了省钱,她在浏正街租了一间破旧的房子接布料帮人量身订做衣服,刚开始生意十分清淡。一天,机会来了,一位老顾客的高档呢子大衣穿旧了,但又特别喜欢这件大衣,买又买不到了,怎么办?便抱着试试的态度,买来布料对袁师傅说,你能不能照着原来的式样再做一件?她说:我试试!几天几夜茶饭不思,最后她成功了。从此,这位顾客成了她的铁杆粉丝,找她做衣服,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我问她,快60岁了,眼睛还好不?还做衣不?她很肯定地说:做啊!我是做裁缝的命:天生一双好眼一双好手,眼睛穿起针来快得很,手夏天再热,手背出汗,但手心从不出汗。我的客人都是老顾客,有的跟我做了三十多年生意。从她口里蹦出来的名字,好多都是我职场上敬仰的朋友、长沙城的名媛啊!
“前天,我们全家人聚会,我们这一辈四姐弟,小时候因为家穷,没有一个上大学。遇上了改革开放时代,全家人都搞得不错,四姐弟共有9个小孩,7个上了大学,有稳定工作,两个没考上大学的学了厨师,去年在广州开餐馆赚了好多钱呢!”袁师傅兴奋地告诉我。
阳光透过窗子柔和地撒在她的脸上,她兴奋、傲娇,每一个细胞仿佛都能点燃!
作者:庄居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