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河渠,每每可见怡然自乐的钓鱼人。跟他们聊,听得最多的话是:现在水好了,鱼儿多起来了。这让我不经意想起孩时钓鱼的情景。
家住农村,爬树、翻墙、钻洞、凫水等是日常。屋子附近沟塘渠坝是玩耍的乐园,潜水摸鱼、钓鱼是标配技能。钓鱼需自己做钓具。鱼竿是毛竹竿,砍经年的老竹子,新竹不顶用,易折。用镰刀背打去枝丫,鱼线一般用家里缝被子的棉线,鱼钩用缝衣针烧红折弯,浮漂用一截稻草秆,用牙膏皮缠绕线钩连接处就是坠砣。寻一大树遮阴下的池塘,麻石码头当座,半天时间总会有一些收获。钓的多是青皮嫩、鳑鲏豉、木嫩公,间或还捉一些米虾子,必有几只老霸虾。回家焙干,清香松脆,和辣椒炒了,送饭神品。
查过资料,青皮嫩学名麦穗鱼,米虾子学名河虾,鳑鲏豉学名鳑鲏鱼(读音:pánɡ pí),木嫩公学名叫沙塘鳢(lǐ)。
鳑鲏豉有意思的是繁殖方式很特别,需要与河蚌合作才能生育后代。作为一种小型鱼类,其繁殖能力较弱,产卵量低,但其繁殖方式极大程度地保护了幼鱼的安全。雌雄鳑鲏豉会左右相伴,寻找河蚌的栖息场所,找到开口的河蚌,雌鳑鲏豉便将产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中,将长圆形的卵产到蚌的鳃腔内。随后,雄鱼也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排精,当蚌呼吸时,把附近排有雄鳑鲏豉精液的水流吸入鳃腔,精卵得以结合。随后,鳑鲏豉的受精卵移至蚌的鳃瓣,慢慢发育。受精卵在蚌腔内受到河蚌呼吸进出水流的翻动,得到充分的溶解氧,孵化率很高。3-4周后幼鱼才会离开河蚌,自行生活。在鳑鲏豉产卵活动之时,河蚌也把受精卵散在鳑鲏豉身上,可以说,鳑鲏豉和河蚌是生物中的一种共生关系。
木嫩公,性喜静,不擅游动,常附于水中石上,人来捉之也傻乎乎地不动,所以被人们称为“木嫩公”。湖南方言形容反应迟钝谓为“木”,“公公”辈走路蹒跚,“木嫩公”就是傻笨到极点了。所以钓木嫩公不用钩,一根竹筷绑段棉线,棉线另一端绑截蚯蚓,脚前放个菜碗,优哉游哉地蹲坐码头,看着小木嫩咬着蚯蚓掉到碗里。
由于木嫩公、米虾子对水质要求很高,在稍有污染的水质中都不能生存,所以曾在很多水域难以见到了。好在现在可见越来越多。这得益于近些年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林长制”高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人心。
作者:戴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