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唱着歌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也想起家乡的那棵橄榄树。
一首歌,流连于大山深处;橄榄树,留一截岁月,透过满目的乡情;那山那水,迷蒙昨日的风景。
往事如烟,山谷空鸣,童年的故事,在岁月深处闪亮。
想起老家屋后山上的那棵橄榄树,那是我家房子建成时,父亲亲手种下的。父亲当初种下这棵橄榄树,是为了满足家人的口舌之欢,因为老家桂平市有一种大家普遍都喜欢的食材——乌榄制作的榄角。
过去,由于人们的饮食条件落后,而乌橄榄便于储存,物美价廉,它是农家一道美味而又常见的小菜。
在桂平,白粥天生是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众多的配菜中,有一品种——乌榄。乌榄形与青橄榄无异,中间鼓圆两头略尖,通体黑色,黑不溜秋。外表虽不讨喜,但当放入白粥中,因黑白分明,倒有几分刘禹锡的所写的“白银盘中一青螺”之妙。入口轻咬一口,余香过后仿佛有青涩的感觉,细细咀嚼,才觉是余甘口齿留香。
父亲种的橄榄树就在崎岖的山路旁,这是我们上学时的必经之路,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在树底下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橄榄树下,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金秋十月,是橄榄成熟的季节。此时,橄榄树绿色的叶片间,密密麻麻的榄子挂满了枝头, 一粒粒榄果油黑发亮,散发出丰收的气息。站在橄榄树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榄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采收橄榄的活基本是由我和两个妹妹完成,橄榄树非常高,我需要爬到树上,用长长的竹竿把果子打在地上,竹竿打在树上,发出沙沙、嗖嗖的声响,树叶伴随榄子铺满草地,两个妹妹在树地下去拾榄子,把它们装到蛇皮袋里。
橄榄树每年都挂果一百多斤,除了留几十斤自家食用,父亲将剩余的果都送给亲友们。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地善良,凡事多替别人考虑,因此,在村里的人缘很好。
上中学后,需要住校,学校的伙食并不好,少油寡味的食堂菜令人难以下咽。每个周末回家,母亲会用姜末、香油炒一些榄角,凉好后装瓶,让我带回学校。这样烹饪的榄角味道更胜一筹,榄角成了我整个中学阶段改善伙食的美味佳肴,食堂的菜不可口时,我就用榄角下饭,因为它有点咸,很下饭。一口吃下,无渣,口感超棒。
毕业后,在远离家乡几百公里的钦州工作,每年只有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父母的生日时才回家。每次回家,第一个迎接我的就是那棵橄榄树,此时的橄榄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高耸入云。远远看到高大如巨伞的橄榄树时,我就知道到家了。
每次回家,密集的行程总是让我很忙碌,不是陪久违了的父母,就是抽时间走亲访友。当假期结束,离开家经过橄榄树底下时,我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这位第一个迎接我的老朋友。可橄榄树是不会在乎我的冷落,一次次热情地迎接我回家,又一次次依依不舍地目送我远离。
多少回归来、出去,多少回暂别,来来回回间,总忍不住凝望屋后山那棵老橄榄树。出去,恋恋不舍,回头寻望;归来,相见一笑,到家了,心宽了。愁也罢,乐也罢,经过那老橄榄树下,就觉得自在空闲多了。然后,平静或微笑,走进家门,问一声:“阿妈,煮饭了?”
有朋友问我,你们那里怎么找得到,好找吗?我笑着应答,挺好找的,入村后翻过村公所那座山,看到一棵老橄榄树、很大的橄榄树,就到我家屋后背了。
作者:十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