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极佳的柑橘,是我最喜欢的水果。
成熟的柑橘长得圆咕噜的,外表披着一层黄澄澄的衣裳,模样像一个个鲜艳的小球,光洁明亮的形象很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觉得爽趣又逗人。它皮薄光滑,里面的肉质脆嫩,晶莹剔透,果汁丰富,令人垂涎欲滴。
随意拿起一只漂亮的柑橘,不费力就能扒开橘皮,橘瓣就像一个个小饺子,相互紧扣着很团结地聚拢在一块,淡香扑鼻,飘满全屋。
历史最早有关柑橘记录的文字,见于四千多年前夏朝的古籍《禹贡》。二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的《橘颂》也记录了柑橘这种水果。在古代,由于柑橘的需求量大,栽培、选育等都受到重视,这就不难解释,柑橘为何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延续至今。
我对柑橘也有着一份难舍的情怀,始终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小时候,在老家旁的不远处,祖上留下来一个大大的水果园。园子的四周用竹篱笆围了起来,整个果园只有一个门进出,平时有一把门锁把它锁上,里面栽满了果树。果园的一角,有一小片柑橘树。长得青青绿绿的橘果树从来不用施肥,到了收获节令,就准时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秋冬时节,正是柑橘的收获季,采摘下的果子除了一部分用来送礼,剩余的基本不对外出售,全部分给家人品尝。食后的橘皮也不丢弃,它的作用很大,晒干后的橘皮可以进药房入药或用于泡酒、作为膳食配料等,就连平时拿来泡水饮用也有止咳和行气的功效。
果园的柑橘摘了一季又一季。随着树龄的增长,有些柑橘树开始老朽退化,家人们又利用传统嫁接技术,将另一棵树的嫩枝剪下驳接到老树的树干上。经过接驳新枝后的老树,又慢慢长出新枝,寿命得到延续,结果能力也提高了。
我几乎天天惦记着果园那些柑橘。每次上学,都会有意识地绕个大圈走到果园前,伸着脖子朝里面看,细心观察柑果的成熟度。渐渐地,又到了秋季,我目睹了它们从嫩绿到深绿又转到浅黄,再从浅黄色变成黄橙色的整个过程。其实就在从深绿转浅黄的阶段间,急不可耐的我就已经是树根下的吃客了,常常潜入果园里偷吃个够。
我对柑橘的偏爱,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一位早年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因工作调动远离本地,现已定居广东肇庆。这位深交多年的朋友几乎每年回乡省亲时都与我见面一聚,为我捎上一大堆肇庆的地方特产,如美味裹蒸、粉葛、油栗、文笋干、紫背天葵等,真是“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就在几天前,挚友又从肇庆回来。除了我之外,还有几个多年不见的知己,闻讯后也要为他接风洗尘。我们在一个别致的地方坐下挽手叙旧,畅怀尽兴。
酒足饭饱后,他拿出多箱包装精致的异乡特产,大家一看原来是德庆贡柑,即刻抢着品尝,把德庆贡柑当成饭后果,以果代茶。与老友们一起品尝着柑橘的同时,我突然想起一首诗句:“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
作者:李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