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要建新房子,我又一次整理房间的东西,还是舍不得丢掉保留了多年的信件。看着一叠厚厚的泛黄信笺,我不由得怀念起那些写信、收信的日子,脑海里浮想起当时寄信、拆信的场景,心里依然感觉很温暖。
以前,没有现在信息传递那么方便和快捷,能用上固定电话的都少之又少,更不用说现在的手机、邮箱、微信等,那时候我们异地交流感情基本靠书信来往。以前流行交笔友,现在流行交网友。现在恐怕很少人懂得邮票正贴、倒贴、倾斜45度贴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以及信纸的不同折法代表哪些含义。
受父亲的熏陶,我自小好文,作文常被老师夸写得好,尤其喜欢写信。信发出了后,我会静静地等待;回信收到了,我像有了重大收获一般狂喜;拆信更是急不可待,读则是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那字里行间都写满了激动,仿佛在与朋友尽情地欢笑,手舞足蹈地跳跃。
我刚上中师的时候,正好遇上邮资涨价,一封信的邮资从0.08元突然攀升到0.2元,而且后来又涨了一次。对于我这种出门在外,每个月父母只给十几元钱生活费的学生来说,邮费是笔不小的数目开支,更何况我那时每隔三两天就要给其他师范学校的笔友写超重的信件。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那时每天都在纸上密密麻麻写些什么新鲜东西。
每次寄信,我在邮票上轻轻抹上薄薄的一层胶水,对方收到后,也可以把邮票揭下泡在水里,邮戳马上就不见了,这张邮票又可以重复利用。有一次,笔友收到我精心“炮制”的信件后,回信里写着:“同学,请不要反复多次使用同一张邮票。”我看后脸烧得厉害,好丢人!好在那时的邮递员很善良,没有简单地将信件一退了之,因为他们也知道学生的清苦。不过此后,我再也不好意思这样操作了。
上课听得乏了偷个懒,晚自习累了打个盹,或节假日一个人待在学校郁闷的时候,写信就成了我排遣无聊寂寞的方式,无论是套红印着学校校徽的专业信笺,或者打印用的A4白纸,甚或是从作业本上撕下的一页,写下心中的感想和思念,遥寄远方的朋友。每当一封信寄出,我就开始等待,掐指算着回信的日子。收到一封信,我就会暗自欢喜一阵子,没有收到就会焦虑不安,心情低落。写信、盼信……日子似乎每天都充满欢乐和期待。
如今,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亲戚朋友之间有事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或在QQ、微信上天南海北地聊一聊,方便又快捷,写信似乎变成了过去式,年轻人都通过微信“拇指传情”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落后通信时代早成了历史,连“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浪漫情书都渐行渐远。我有时也想坐在窗下,星光点点洒下来,放下所有的心情,铺一纸素笺,握一支朱笔,凝一泓心语,给朋友写一封信。那信,就像一首唐诗、一阕宋词,像一支馨香而湿漉漉的小令,层层涟漪潋滟心情,我惬意地书写,然后贴上邮票,塞进邮筒。可惜现在的我也很少写信了,当年的信就和当年的人一样,失落在滚滚的时间红尘里。
人到中年,我偶尔和朋友打电话、微信聊聊天,在亲友、同学群里打招呼,保持着纯纯的友情,但还是怀念写信的感觉,怀念那种被亲人、朋友惦记着的幸福,怀念那些流年里信纸上的温暖,等待虽然漫长,但也很幸福。
作者:钟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