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看着大街上挂着的红灯笼,故乡老宅的红灯笼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撒入心头、融入血液的乡愁把我的思绪拉向远方……
小时候,总爱盼着过年。过年,对我而言,是一种向往。
过年之前,勤劳的奶奶和妈妈总会早早地起床,将炒花生压成花生碎,芝麻烤熟,然后用白糖拌花生芝麻做成馅,给我们做又香又脆的油角。奶奶和妈妈都是做油角的高手,经她们炸出来的油角,皮酥甜,轻轻地咬上一口,又酥又香又甜好吃得停不了嘴。
一到年关,我们村里的小孩子就会特别的兴奋,因为可以美美地穿上新衣服,可以吃上丰盛的新年大餐,可以拿到用红包装起来的压岁钱,还可以去放鞭炮、捡鞭炮。除夕夜,村里的小伙伴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长长的鞭炮挂上竹竿梢……过年,是我们农村小孩一年中最兴奋最激动的日子。
除夕的晚宴还没开始,村里的小伙伴们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小子放大炮仗,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每到春节的时候,我便是孩子群里最胆大包天的一个,我的裤兜里总会装着擦炮和摔炮,一堆孩子聚在巷子里,这里炸一串,那里放几个,噼里啪啦的响声络绎不绝,我们的欢笑声也连绵不绝。
在一阵清脆响亮的爆竹声中,奶奶已将年夜饭做好了: 炊鹅、白切鸡、红烧羊肉、清蒸海鱼、白灼大虾、糖莲藕焖腩肉等等,酒和饮料斟满了杯子,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纷纷举起杯子,不约而同地大声说道:“新年快乐”!
晚宴后,大人们将封好的红包发到我们每个小孩的手里,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外面便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爆竹声中辞旧岁,我把新衣服、新鞋子小心地摆放好,枕着一叠厚厚的压岁钱,在大人们那一声声“聪明伶俐、快高长大、岁岁平安”的美好祝愿声中睡得格外香甜。
大年初一,闹新春也是我们故乡最热闹的一件事。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我们村里都会有狮子队敲锣打鼓地来拜年,我们叫作耍狮子。每当听到舞狮的锣鼓声,我们就会兴奋地从四面八方跑过去,紧紧地跟在狮子队后面。狮子队来到乡亲们的门口,先打一通锣鼓,然后领队人诵读几句吉言,也就是送给屋主人新年的美好祝福,接着狮子队开始不停地轮番表演,直到该屋的主人奉上一个大红包,狮子队的人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下。此时,我们小孩子最想去摸一下狮子的尾巴,或者想趁着敲锣鼓的不注意,偷偷地去敲一下锣,打一下鼓,得逞之后才肯嘻嘻哈哈地跑开。
到了年初二、初三便是亲戚朋友相互串门,相互拜年相互说吉祥话的日子。有的去舅舅家,有的去姑姑家,有的去外婆家,乡村路上车水马龙喇叭声不绝于耳。小孩子跟着大人们去亲戚家拜年,也说着吉利的话,大人们都图吉利,当然,小孩子挣的压岁钱也多,当时心里那个高兴啊,连夜里睡觉都会笑出声来。
月是故乡明,年是故乡浓。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浓浓的年味儿,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在我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
林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