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会突然不可抑制地悲伤起来,就像一种无法治愈的病症,时不时地偷袭过来,令人猝不及防。
就像,毫无预兆地,会梦到母亲。
母亲已故去十四年,却总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永远永远不能再见到。原来看到一句话:没有人会永远在一个地方等着你。那时候,只以为是说男女爱情的错过,现在才明了,原来,任何人都不能在一个地方,永远等着你。
母亲爱说,女人100岁也有个娘家,就以为,母亲,会永远在那里,做我不变的温暖的娘家。
可是,事实却是,我错了。我以为会有大把的时间,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想见就能见到的母亲,突然就不在了。
曾经离母亲很远,回去一趟很不容易,往往要在路上转车又转车,折腾近一天。后来,行程比以前近了一半,于是高兴地对母亲说,我离你近了,以后随时可以回来看你。母亲欣喜,以为这是我的承诺,以为从此后,她想我的时候,随时就能看到我。
可是,却又是善意的谎言。
因为以为会永远在,所以,我会在周末的时候因为懒惰,久久地窝在被子里,或者,因为琐事,一次次找到推迟回家的借口,然后,冠冕堂皇地告诉母亲,我忙,有空我一定回来看你。
于是,每次母亲都是笑着回答,好,忙就别回来,跑来跑去也辛苦。
可是,母亲,你哪里知道,当你的幺姑娘说忙的时候,也许正窝在床上,懒懒地握着电话,或者霸着电脑,写些骗人眼泪的文字,我以为,只要听到我的声音,母亲,你的盼望就可以抵消一些。
可是,我又错了。后来,姐姐说,母亲常常坐在门口,望着路的尽头,期盼游子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她渴望的眼睛里……
在记忆里,母亲从来都是温和而从容不迫的,虽然生活的重担从不肯饶过母亲,可是对于我这个最小的孩子,母亲,几乎是在溺爱着,尽力满足我那些在兄长眼里看来不合理的要求,譬如,当全家都呼啦啦地吃着面子羹或者手擀面的时候,我偏偏要噘着嘴坐在门槛上抗议,等母亲为我开小灶单炒一碗香喷喷的油盐饭……
对儿女,母亲永远是那么耐心,可是对母亲,我们又能如此吗?老人古话,水往下流,从来都是做父母的宠爱儿女。
老家有句俗话:儿打“嘚嘚”娘欢喜,娘打“嘚嘚”儿翘嘴。这是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当孩子颤巍巍地学走路时,母亲再累也感到欢喜;当做母亲的老了,走路颤巍巍的时候,不孝的孩子,却皱起眉头,撇着嘴。
母亲最后的时光是否有过这样的悲凉和悲叹,远在异地的我已无从得知,但是每每想起母亲,就无由地想起她常念叨的这句俗话。特别是当母亲突然去世后,这句话就成了心底无法释怀的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话,此刻才感到切肤之痛。我算不孝罢,虽然,母亲活着时,每年春夏秋冬,她的新衣我都早早备好,但是,比起常年处在思念中的母亲,这薄薄的几件衣裳又算什么?我的善良的母亲和我的善良的姐姐,却常常在外人面前夸我的好,我的孝顺,现在想来,实在汗颜。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我却早早地离开家,让母亲永远活在盼望之中,直到去世,她的内心恐怕也是充满浓浓的期盼吧?
再逛服装城,看到老人的服装,我会远远地躲过去,我怕,我看到那些漂亮的衣衫,会想到母亲,想象她穿上是怎样幸福的样子。可是,一旦明白,母亲,已经不在,那颗刚刚欢喜的心就蓦地一冷,然后在心底凄然地长叹一声。逝者已逝,而那种绵绵不绝的思念,大概是永远不会消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