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就离开家乡,在城里念书和工作了。家乡的山陪伴我成长,家乡的水哺育我长大,家乡的风俗习惯从小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少小离家,家乡的风俗习惯也遗忘了不少。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忘记不了的,是家乡过年的日子,是家乡过年的那种味道!
常言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意思是说,不论你在外一年里混得成功或者失败,混得是否如意,是否赚了钱,都要回家过年。父母也不在乎你的钱,父母只是渴望儿女早点回来,让他们看看儿女们久别的样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春节!只要年临近,不论你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不论是风雨阻隔还是困难重重,外出的人们都是归心似箭,都会不顾一切往家里跑。回来目的,就是利用过年的机会,好好看望久别的父母、好好看望久别的兄弟姐妹或者其他亲人。大家回来后,能围在一起,聚一聚,轻轻松松吃个团圆饭,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新春佳节。
回想起来,孩提时代,最开心的莫过于过年了。屋里屋外,村头村尾,张灯结彩。自己也穿上新衣服,放起鞭炮,收着压岁红包,吃上丰盛的年夜饭,好不快活!长大以后,兄弟们在外就业少回家,利用过年机会,回来看望父母、孝敬父母,更是我们家人的共同愿望。一直以来,回家过年是我们全家人不二的选择,除非个别人工作特殊,请不了假。
从孩提到现在,虽然我们家人都挤在一间面积不大的陈旧老屋里过年。但现在回想起来,家里每个年,我们都过得朴素、热闹、温馨、愉快,而且特别有意义。每次从家乡过年后回到城里,一段时间内,家乡过年的情景都会时刻在脑海涌现,家乡过年的味道都会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我们家里人口比较多,算是一个大家庭了。小时候,有父母和我们兄弟六人;兄弟们长大以后,先后在省城、县城找到工作,并分别成了家,家里人口也逐渐多了起来。由于父母一直住在老家,老家就一直是家人们牵挂的地方。每到过年,在外工作的家人,自然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各自携带家眷,往老家赶回来,一家人集中在一起,热热闹闹、快快乐乐过年。
为了过好年,父母可操心了!他们总是起早摸黑,悄悄地做好过年的筹备工作。母亲提前在家门前的庭园里圈养了应节的土鸡,父亲也在门前的菜地里种起了应节的蔬菜。临近春节,母亲还不辞辛劳,将家里的卫生收拾打扫得一干二净,并晾晒我们好久未用的被子;父亲到镇里赶集,买好春联、鞭炮、年桔、糕糖等过年物品。
年三十日除夕,家人从四面八方都赶回到家里了。除夕下午,是贴春联的时候。小时候,这项工作基本是父亲包办。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就是年轻人的工作了,小伙子、小姑娘们齐出动,有的刷浆糊,有的扶梯子,有的爬梯子,有的干杂活,累且快乐着!不用干活的人们,也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品茶,畅谈工作、生活,静静享受除夕的休闲时光。
祭祀,是农村过年一个必经环节。每到除夕,村里都会组织巡游,旌旗摇动,锣鼓喧天。父母这时候也要到村里的庙堂祭祀,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祈祷家人来年平安祥和,健康富足。
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可以说是过年的中心环节。小时候,张罗年夜饭,是父母的活。长大以后,大家也不愿父母辛劳了。张罗年夜饭时,兄弟婶嫂们自告奋勇,纷纷动手。有的站灶台,有的洗菜,有的煮饭。炒菜声、碗筷碰撞声、笑语欢声,汇成一曲欢快祥和的厨房交响乐!回想起来,张罗年夜饭,为家人们创造了一个共同工作交流的平台,增进了互相之间的感情,家人们获益不浅。
吃饭,是真正的团聚时刻。由于人多,父母把两张饭桌稳稳地安放在门前水泥地板上,宴席开始,大家围在一起,把盏敬酒,好不热闹!正当我们吃得正甜,父母耐不住离席,从衣袋里掏出一匝透着香味的小额人民币,逐个分发压岁钱,给大家添福添寿。此时此刻,婶嫂们依样画葫芦,互相之间也给孩子们分发压岁红包。孩子们收获一个又一个的压岁红包,喜不自胜,有的高兴地跳起来。
酒足饭饱后,父母继续他们的工作,在家里床柜桌面等角落处,摆放各种葱蒜糕糖,预示来年的好兆头;兄弟们则继续围在门前的茶台上,一齐品茶论道,一起畅谈自己的工作,规划人生的重要事情。小朋友则在旁边烧烤、放鞭炮、玩耍,不亦乐乎!
“炮竹声声一岁除”。初一凌晨,是放鞭炮的时候,家门口和村里各个角落都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响彻夜空。回想起孩提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和村里的小朋友们一道,常常闻炮而动,逐个跑到放鞭炮人的家门口,捡拾还没有响的鞭炮,有时通宵未睡。
大年初一,是一年里农历的第一天。为祈望一年里过上甜美的生活,母亲早早就为家人们备好了糖水,让大家尝尝甜头。这天,家人们通常早上起来,也都换上了全新的衣服。外出时,大家都是满面春风,笑容可掬,恭喜祝贺声不绝于耳。初二是一家人拜年的日子,兄弟们各奔各的,各自忙着拜年去了。初三以后,便是家里人探亲访友,参加同学、同事聚会和兄弟们相聚的日子了,节目多多,安排多多,快乐满满。
快乐的日子通常过得特别快,总是大家玩得正甜、意犹未尽时,又要匆匆赶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了。虽然每次过年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每次过年后,我本人都深深感觉到,本人参与家里人过年的群体中,快乐多多,收获多多,回味无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自己从黄毛小子步入花甲之年。岁月的冲刷,心中遗忘不少。但家乡过年的日子和那过年的味道,我始终没有忘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感觉到,在我的心中,家乡的年味,已不仅仅是年少时的贴春联、烧鞭炮、收压岁红包,吃年夜饭。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年味已经体现了我们家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体现了家人对父母的关心和孝敬,体现了家人间的深厚情谊,更加体现了对家人对过年文化一代一代不懈传承。
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