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正闭目小憩。忽而,巷子里远远近近地传来一声声:“甜酒酿——卖甜酒酿啰……”我打了个激灵,寻着去买了一碗。浅尝,与记忆中的味道相去甚远。心里怅然,更觉思念家乡,想念母亲。
小时候,每当农闲时,母亲就鼓捣着弄各种小吃,腌萝卜、晒薯干、化豆酱等,酒酿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酒酿的清甜,母亲选用最好的糯米,泡上一整夜,然后蒸熟舀出,那米饭粒粒饱满,色泽洁白分明,柔软而富弹性。等米饭晾至不烫手的温度,母亲就将碾碎的酒饼粉末,均匀地撒入米饭中,不加一点儿水,用长筷子轻拌米饭,使米粒与酒饼粉更加融合。接着,倒进擦得极其干净的陶罐,母亲说,油腥会破坏酒酿。最后,便是密封发酵。母亲用棉花把陶罐的盖缝都塞满,又盖上一个大棉被包紧。
慢工出细活,从甄选材料到做成酒酿,每一道工序,母亲都决不含糊。汪曾祺曾写过:“为人处世的态度常常不经意间渗透在饮食观上。”母亲对饮食烹饪极为认真,我常惊讶于母亲无师自通的高超手艺,实在让我们敬佩又幸福。当酒酿开始飘出丝丝缕缕的甜香,钻进我们的鼻子里,我和哥哥时时刻刻地盼着,像小猫一样,围着陶罐这里嗅嗅,那里闻闻。几次想掀开盖子,都被母亲阻止:“好的东西,要耐心等待。”
酒酿终于可以打开了,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看!那糯米颗粒,这时已变得绵软剔透,由原先的莹白变成了乳白色,酒饼和米饭完全融为一体了。用勺子轻压,渗出的酒汁清亮纯粹,映着浅浅的光。捧在手里的酒酿,经过发酵后没有了寻常酒那般浓烈刺鼻,相反醇厚绵长,温和滋润。香甜不失酒味,浓郁不显酸涩,口感恰到好处,喝一口足令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幼时的我贪嘴喝了两大碗,结果呼呼大睡了一下午,荣获“小醉猫”的称号,被家人笑了好久。
酒酿还能用来做多种美食。一碗品质醇厚的甜酒酿,是最好的底料。比如酒酿焖鸡蛋、酒酿煮糖水,还有我最爱的酒酿汤圆,味美醇香,又有活血滋补的功效。《红楼梦》第六十二章,厨娘柳嫂给芳官做了一道酒酿蒸鸭子,米酒甜香,鸭肉配酒酿清蒸,去掉了腥气,清香扑鼻,使人心醉神迷。我每读一次,都要流口水!
我上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北风呼啸,冷得人缩头缩脑。母亲几次打电话来问,被子棉衣够不够暖,我说够啦,不用担心。没想到的,母亲大老远的来给我送棉被,还带了酒酿煮汤圆。我走出校门,就看见了母亲,她围着围巾,穿着老旧的灰蓝色的毛衣,一手拎着棉被,一手拿大大的保温壶。母亲在人群中盼望,见我走来,随即露出了笑容。北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但她顾不上,高兴地说:“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一打开,酒酿的甜香味就飘了出来,一个个大小匀称的汤圆,圆溜溜的眨巴着眼睛,啊!是我最喜欢吃的酒酿煮汤圆!我看着母亲被风吹红的脸,一时说不出话来。
母亲带了足够的量,让我和舍友一起分享。时至今天,舍友们相聚时仍会忆起:那个冬夜,我们围桌而坐,吃着热气腾腾的酒酿汤圆,天南海北地聊着天,聊未来的梦想,聊家乡的特产,聊妈妈的拿手菜……多么温暖多么美好!
汪曾祺写家乡的咸鸭蛋时,说道:“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起。”我体会这种心情,他乡的甜酒酿,虽有其特色,却不是母亲做的味道。
我们怀念一种食物,超乎食物本身的,是它记录的那一段回忆,那一份情怀。一碗甜酒酿,勾起了我多少美好记忆和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林翠珍